李超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外国语学校 325600
摘要: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使得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美术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与生活关系紧密。联系生活素材已经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上,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对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并探究基于生活化视野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生活素材;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技能,加强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懂得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让美术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利用美术美化生活。因此,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课堂生动化、趣味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潜能,帮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培养和发展美术素养。
一、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联系生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感知外界事物的习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人联系生活素材,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知识实现共通,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生活素材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知识维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懂得美术对于生活的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二、基于生活化视野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美术作品,增强美术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比较主观,教师不能将自身的感受直接强加于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美术作品,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感知认识,让学生明白许多的优秀美术作品灵感都来自于生活,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身的生活感受,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示范优秀美术作品,学生更容易直观感受美术魅力,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更好。
(二)精选生活素材,引导美术创作。
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可以为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积累并利用素材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在课前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挑选有趣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并积累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进行艺术创作。当学生积累的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活跃,越愿意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因为美术可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生活素材用于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价值,具有启发性。另外,生活素材也会给学生更强的情感体验,教师所收集的美术素材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灵活、丰富。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升美术意识为了有效融合
美术教学与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深人理解美术知识,优化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把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的乐趣,掌握美术技巧,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学情境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新颖性,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对于生活的影响,从而提升美术意识,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四)开展写生活动,挖掘美术元素。
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要回归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仅在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视野有限,而写生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感悟生活的机会,是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全新体验,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开展美术课外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生活中寻找艺术之美,挖掘美术元素,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户外写生课,让学生细心观察校园的春天,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个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与联系生活素材的深度融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教师应当借助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美术感受,精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相应的写生活动,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掘美术元素,树立学生生活美术意识,培养生活感知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伟兰.关于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
【2】徐志波.学习重在培养兴趣——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11(14)
【3】金彩凤.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