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翁建
[导读]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操作技巧
        翁建

        福建省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操作技巧。教师在教学期间应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主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具备的操作技巧演示,以此展开有目的性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毕业就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从而破解学生就业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引发更多教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引言:现阶段仍存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看重理论知识,没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只是片面的了解理论知识,导致就业时发现能力上存在许多问题,无法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教师应针对这种情况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创新。
        1.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和最终就业的目标不一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与各行业的融合程度也随之扩大,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校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对具体操作完全了解和技术过硬的人才,让毕业获得市场认可和需要。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根据就业需求进行调整,导致学生学习的片面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1.2教学模式和实际应用相违背
        当今社会科技在飞速地发展,具有个性特征、创新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才是被认可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单方面理论知识丰富的越来越不被需要。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无法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上,这导致学生很难融入社会集体工作环境之中,慢慢与社会需要脱节。除此之外,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习惯于机械化地学习知识,刻板的理论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慢慢的对课堂内容感到无聊,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也逐渐变差。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措施
        2.1将教学目标和就业目标有效衔接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学生更好地就业为目标,此时教师应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将教学方向与就业目标相连接并匹配,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适当传输给学生一定的就业理念,使学生更深刻了解到要想更好地就业需要将技术和理论知识并存。所以,学校在制定学习目标、教学进度以及实际操作训练期间,要时刻谨记以就业为方向,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真正运用到工作中,与社会所需相匹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实践与理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强化学生的就业理念和应有的就业紧张感。

想要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走进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和社会对计算机行业的真正需求,例如:学校或教师可以实地考察当地企业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有哪些必要的要求和条件,并对此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结合学校现有的设备以及学生的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下被市场所需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此教学方案结合了社会企业所需要求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这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就业,使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相连接。
        2.2以练促学,不断提高学生实践经验
        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和培训目标确定之后,就需要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在教学中充分的实践,而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仅仅学习理论是不能够胜任社会的要求的,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多一些操作技能的拓展训练,突出能力本位,通过这些方式保证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增加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实验的理解,让他们在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巩固。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及外设维修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计算机外设的相关结构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做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让他们从外设的故障原因分析到拆解,再到重新组装的全过程进行实践,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且对每一个步骤进行全方位的记录,直到熟练掌握维修方法,最终让中职学生在这样高强度的动手操作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对计算机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为较好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开展工学结合,与企业深度融合
        教师要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利用实际的工程项目来作为教学的案例,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对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各个小组围绕自己的工程项目对学习活动展开分析和讨论,然后最后老师对每一个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企业所需要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是一种一体化的方法,让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应用的价值,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引用现代学徒制,带领学生在学生和工作的岗位上切换,分析和制定相关的项目来完成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相关就业技能进行加强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有活力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学生完善自身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学校、教师及学生三者应该以就业为方向共同努力,一同发展,分工合作。首先:作为学校一个大整体,应协助教师联系企业,搭建好工学结合的框架;其次: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讲解就业理念,使学生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能力;最后:作为学生,应积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相应技术能力,并在此期间发现问题或困难时及时和教师沟通,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要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高效的推进学生的就业,使学生的就业和中职教育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015(005):243,245.
        [2]秦贵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2018,000(019):90-91.
        [3]王金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5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