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黄斌生 孙燕兰
[导读] 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专业课程中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法,其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黄斌生 孙燕兰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专业课程中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法,其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材、教学方法与过程等,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
        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材;知识体系;思维僵化;分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专业课程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法,其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理念虽好,但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没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一、教材是个大问题
        教材(教学内容及组织)是教学的核心,现在很多教材,就是在原先的以知识为主线的体系上,增加了案例,美其名曰“任务”。对专业课而言,不是建立在项目下的任务是虚假的任务,其实质与例题、案例区别何在?是披着外皮的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从项目中才能获得整体概念、工作流程、学会任务分解等,从而具有全局观、过程观、学会做事的步骤。
        最早的教材有些是没有习题、案例的,如我早期教授《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时基本读书,后来略有改进,出现了例题、习题,再后来出现任务教学法,但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教材很少,新瓶装旧酒。主因有二,一是项目必须来自于生产实践,而我们的编者从学校到学校,都留在纸面上;二是推翻原有的教材结构、构建新的体系难度太大,如很多教材开篇讲技术的发展史,有何意义?又譬如网络技术,是先讲网络OSI七层理论模型,还是从局域网入手,再到internet,再讲理论模型,这是根本性的颠覆。
        如上所述,我们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需要哪些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分解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中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与任务间,项目与项目间如何合理分配知识技能点,即进行教学改造以适应教学需求。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就是现在中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大纲都存在很多问题,制定者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人为分割课程,如把网页制作分为静态、动态,甚至静态中又把CSS单立为一门课程。网页制作本就是一个整体,我授课分成七大模块:图文混排、表格、DIV、新闻发布、注册与登录、留言薄、网络投票,基本攘括了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所有知识点,而这些知识分布在一个个项目与任务中,如表单放在新闻发布中,控件根据需要分散在注册、留言等项目中;cookies、session与用户名密码验证结合,形成一个实际应用。有人会认为这样太复杂,但我们完全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比起单独讲授session时学生的一头雾水,这种结合更有助于理解、有助于掌握真实的工作过程。事实胜于雄辩,对于本科生都不怎么听得懂的动态网页,我的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
        由于教材的适用性差,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


        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任务驱动教学也需关注传统知识体系的架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做中学”,即先做后思的学习方法,其以一任务为主线,以学生完成任务为目标,在这过程中就事论事不及其余,避免杂乱、琐碎的知识影响应用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一入职就上手,但知识零散而无序,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从而无法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只能依葫芦画瓢。我们做习题的目的是加深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所以,我们完成任务的目的之一也是对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不能固守于一实例,应在理解本任务涉及的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拓展,与此相关相似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这些知识与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哪些场合?等等。
        而以教材的容量是不可能涉及太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拓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理解与巩固,如动态网页中数据传递的几种方法比较,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如果不进行比较,学生碰到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选择。
        2、防止机械化操作、思维僵化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其是一种探究式学习,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线。而实际操作中,任务驱动法编写的教材,一定程度上是傻瓜化的、再现式的,学生只会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做下去,大都不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最终将变成机械化的课堂。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总体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不同科目间还是有差异的,有些课程教师的主导尤为重要。曾经用过一本很好的项目化、任务驱动的VB教材,可是这课上到后来,居然成了英文打字课,原因很简单,程序是有结构的,功能的实现也是由简单到复杂,这就不是一页代码所能解决的,需要教师把代码生成的过程演示出来,这过程要是写入教材那就太繁琐了。而对于某些内容,如果学生的基础可以的话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而无需教师喋喋不休,教师只需在在大方向上掌控,在关键处点拨。
        任务驱动教学法编写的教材在对学生启发与引导上其实是很欠缺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前学、做中学、做后学。做前学,让学生采集现实应用,分析其功能与结构,如何进行模块化分割;做中分析编者的意图、其思路、其方法、其特点;做后分析任务的优缺点、能否优化、能否替代,等等。
        3、两极分化很难解决
        有人以分层教学来解决两极分化的难题,但本人以为不可取!我经常对学生说,“专业操作”不存在分数,只有合格与否,你总不能制作半个网页就算完工?也就是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必须百分百,否则无意义!那么怎么拉上后进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小老师,最多五人一组,一组里至少保证有一个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小老师,让他们手把手的教其它学生,有时候老师讲得再多也不如同学互相间的帮助,而这些小老师也可以在指导同学的时候更好的理解、巩固所学,教学相长。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实现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要构建一个符合认知规律的、具有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任务是个艰巨的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教学陷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坚定不移地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与风格。
        
        参考文献:
[1]陈集炎.基于“项目活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吕会庆,张巍.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 2012
[3]黄斌生,詹丽君.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材问题及对策探析[J].亚太教育, 2019
[4]肖红,王辉.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2: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