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樊春辉
[导读] 有一句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樊春辉
        河南省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451100
        有一句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不知这句名言究竟最先出自何人之口,但这句话被认为是一种人生哲学的经典,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所以在我们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众多的习惯培养方面,我格外注重倾听习惯的培养,那么我是如何引导孩子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在循序渐进的点拨中,学习倾听的方法
        学生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我们会格外小心地遵循这种规律,不能让学生产生沉重的压力而影响到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倾听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我们要一点一点地渗透,一步一步地引导。
        1.明确要求要简练。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在听别人说话时,两眼一定要看着老师或发言的同学;听的同时动脑思考老师或发言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它的事情;在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表意见,中间不能插嘴。为了让他们养成习惯,我编了顺口溜 “眼睛——看,耳朵——听,动脑——想”, 上课前让学生与我进行对答,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倾听方面来。对那些不能认真听别的同学发言的学生,及时进行提醒,使他们注意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在进行课堂巡视中用目光或适当的动作提醒那些开小差的孩子注意认真倾听。
        2.学习倾听树榜样。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喜欢模仿别人尤其是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也会学习教师认真倾听的习惯。因此,课堂上不管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无论学生说的精彩还是说的糟糕,我都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用认真倾听的态度感染周围的学生,用专注的眼神与发言的学生交流,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完善板书、批评学生、看书、擦黑板等其它事情。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同伴的影响更不可忽视,因为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愿意向好的方向发展,身边注意倾听的学生自然也成了大家自觉主动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一去二三里》时,由于课文诗句短小且有不少学生已经预习了,所以指名朗读的时候,发言的学生刚开始朗读,就有不少孩子自顾自地朗读起来,只有一两个学生在听,面对发言的孩子我仍坚持听完他的朗读。然后问:“同学们,刚才谁听清了**同学的朗读?”听的孩子充满疑惑地慢慢举起小手,然后我又问:“没有举手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听清呢?”这样的提问使不少孩子明白刚才的行为是错误的,接着我就表扬了会听讲的学生:“举手的学生刚才听的时候都用眼睛看着书,嘴巴绷得紧紧地,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接着我又找了一名学生朗读,这次所有的同学都屏气凝神听着,想着。
        3.谜语游戏共参与。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又不易集中,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兴趣出发,凡是遇到有趣的事情就兴趣高昂。为了在上课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就想方设法激发兴趣,从倾听入手让孩子快速进入课堂学习。

一年级的课文多于认识事物有关,如《口 耳 目》《自选商场》……有的与动物有关,如《自己去吧》《比尾巴》……我往往采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引入,把小家伙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把注意力集中到猜谜语这一要求上来,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
        二、在持久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一种学习习惯并非朝夕之事。拥有了初步的倾听方法,并不意味着孩子拥有了倾听的能力与习惯,我还有意识地开展活动,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树立自觉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训练方法:
        1.一天一次的听写。在听的活动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发展,不断深入地进行听“拼音——词——句——段”。首先是拼音,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我就利用早读的最后3分钟听写字母,难以区分的“b-d”“n-t”“k-h”在听写练习中发音和形状都得到巩固。听写词语,我不仅仅让孩子听写书本上的词语,还把学生学过的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如“白云山”“七上八下”“五花八门”“笑口常开”等等。在第二学期,孩子们会书写的字量增多,有了书写句子的能力,学完第一单元后,我不仅仅让孩子书写了书本上的“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长高了。”还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词语组成句子书写下来,学生想到的句子真不少,如“花儿红了,小草绿了。”“你们去山上吗?”“冬天走了,春天来了。”“你们走了几万里。”“百鸟齐飞”等等。
        2.一周一次的听读。我喜欢给孩子读书听,把适合孩子的文章读给他们听。最初我还没想到此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坚持读了几周,结果每到周五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给我们读书听?”在学生的询问声中,我每周星期五都要用一节课来给学生读书听,后来感觉累了,就提前录好音,在课堂上播放,再后来就让学生自己录音,我来播放,就这样一周一次地听读坚持了下来。每逢这节课,学生都会提前进教室,探头探脑地等待老师地到来,我能感受到这节课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长了,想象力丰富了,读书的兴趣也被激发了。
        3.有限的复述。让学生复述别人发言的内容,就是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当涉及到知识性的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我会问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刚才老师说的是什么?请你再说一遍好吗?”“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请你再说一遍。”
        4.无限的交流。在阅读练习的反馈矫正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来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用开火车的方式一边说出问题的答案,一边让学生一起判断是否正确,这样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倾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时,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大家讨论发言后,请你们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来做代表,说说你们小组同学是怎样想的。并且要求每次推出不同的代表。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主动专心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能有意识将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表达出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古人之见,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益匪浅,但“认真倾听”的习惯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培养训练。“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学生的倾听需我们在“荡水、击石”中培养,我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继续坚持多渠道地倾听训练,让孩子真正“学会倾听”,拥有博采众长,萌发灵感的时机,拥有尊重他人的好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