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而随着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逐渐加快,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全新价值追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基本素养,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创新
引言: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成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价值取向,为该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纵观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创新精神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所以,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认知,与时俱进,因时而新,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
在我国正式提倡普通高中生核心素养系统理念之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已经成为高中育人的核心宗旨。有关现阶段高等教育,其育人侧重点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学习和健康生活等基本核心素养的发展。其实,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必备技能,其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加速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迭代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及课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擅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为关系到学生学习驱动力和适应变化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也正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反复强调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本质原因,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要义所在。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始终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工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整体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仍是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观念老套等现实性问题,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阻碍。所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渗透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付出大量的探索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此方能促使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得到能力的锻炼、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基础
在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输入数字化能力培养理念的过程中,学科教师应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利用数字资源以及数字工具来展开独立学习,充分发挥新时期互联网数字平台的教育价值,实现对各项基础信息技术的了如指掌,夯实获取、处理、管理和共享信息等基本技能。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社会形势下,每一名新时期的人才都应该有能力在各种情况下识别和判断信息,这就要求其必须在数字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由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两方面技能,一方面是基本的硬件操作技能,而另一方面则是信息搜索和整合功能,确保学生可以精准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平台建立起数字信息网络,为其数字化学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包括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一系列的数码工具逐渐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得以广泛应用,为信息技术基本功能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了基石,使得学习者的创新创造潜力更有机会被开发。所以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的基本价值能力,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逐渐来临,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从事该科目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总数持续攀升,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教师数量和质量要得到双增长,学校方面的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得到持续完善,多媒体媒介以及计算机教室已经成为各个中小学院校的基础配备,为学生计算机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思维
在实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价值追求,推动数字化教学和创新的过程中,对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冲击使得原有的教学模式亟待转型。通过对大量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思维在其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推动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历程中,应注意对如下基本方法的合理运用。
(一)基于搜索的探究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小学和初中时期的必要知识积累,其实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互联网的兴起推动知识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同时也为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学生带来了海量的优质资源,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对其进行自主搜索与有效整合。整体来说,互联网为高中生学习者所提供的资源环境是较为广阔的,但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学生在初始阶段必须顺应教师的引导才能尽快适应广阔的资源环境,并真正将其中的知识性资源转化为开拓自身视野、拓展自身思维的素材,形成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海量的学习资源同时也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不仅要理性的在大量的学习信息中做出理性抉择,同时要对筛选出的素材进行高效率的整理,在自主或合作探究中对系列问题形成自己的意见和结论。
(二)基于项目的挑战
科研能力是衡量新时期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系统性的向学生普及科研知识,组织班级内对计算机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体验选择项目、制订计划、活动调查、作品制作、结果交换以及事件评估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平台运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科研探究的过程中收获志同道合的伙伴、接触更广阔的学习资源、掌握更灵活的学习方法,高水平的创新思维。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课堂教学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的温床,推动学生的共同学习和联合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扎实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每一名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提高现代化人才综合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信息技术领域教育价值的核心,侧重发展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赋予其应对社会挑战的各项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谧. 高中生“数学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邢宇航.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21-26.
个人简介: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春晖路200号,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213300,陈婷,江苏常州人,女,中学一级,1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