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道德与法制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李泳仪,蔡曼琪
[导读] 小学生的法与德的意识较弱,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使他们更好地遵守道德法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李泳仪,蔡曼琪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523600
        摘要:小学生的法与德的意识较弱,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使他们更好地遵守道德法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理念正在逐渐形成,培养其法制社会意识,有利于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现在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还尚不完备,并没有把对学生未来人格的教导融入到他们身边,导致了相关的学习的质量急剧下降。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
        前言
        对于道德与法治新课改顺应着新时代的变化,小学生生活中对于法制意识的应用也愈发的重要起来,对小学生们越来愈薄法律意识的问题社会也提高相关的关注度,使得道德和法制也成了如今这个时代必修的课程内容之一。现如今,我国在法制社会的慷慨大道上疾驰而行,但是小学生的法律相关意识相对比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差良多,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中各种不安定因素的影响,自此走向一条歧路,这不但会对学生自己的未来发展与学习生活造成无法预估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因而,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当今社会长此以往不能漠视以待的一件重要事件。
        在道德教育中,一定程度要充分关注道德教学的实践与场景的真实模拟,一定程度要充分关注道德教学实践场景的真实模拟,一定要充分关注道德教学实践场景的真实模拟,构建出实际的社会情景,让广大小学生在认真学习道德过程中主动带入真实社会的情景这种,使其对道德和社会法制问题有更深的具体理解,不断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深深扎根于科学法律的基本理念之中。
        一、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意义
        道德与法制作为一种结合实际,教与学相结合的课程,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思想的培养也变得非常重要, 继续推进改革进程,在新课程标准各学校要求老师在道德和法制的教学中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这样有以下含义:一是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循序渐进的诱导,才能大大刺激学生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点变得易于理解;第二,有助于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准的进步。教师通过将“道德和法制”的教学加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以真正感受生活所蕴含的道德和法制思想中,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和法制”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成果稳步提升。
        二、关于中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现状
        中国法制的发展与政策促使学校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由于传统思想教育方式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小学对青少年进行的相关道德与法制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造成对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效果强差人意,其中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部分小学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在我市教育教学中的逐渐完善,不少小学老师对道德法制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盲区。譬如有些老师对于课改态度不够严肃,认为这并不重要,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法制思想要求不够高,这导致了道德和法制的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还是老套的道德和法制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一个教学的视频,让学生朗读课件一遍。这种只在一些表面的东西上下文章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学生们对相关课程兴致缺缺,缺乏学习的动力。这种状态下,即使让学生们把所有课程相关的视频与课件都看完,也不会对学生们产生一丝一毫的作用。更有一些老师在讲解课程相关的知识时,自顾自的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课堂所授的内容,讲解就是单纯的对于书本照搬照抄流于表面。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本不高,这也造成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弱。

而课堂上,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习惯可谓是一成不变,模式单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各种滥用化的教学现象,致使教师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带来的各种益处,或者学校与教师不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去改变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因为对于教学方式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成本。以上种种让学校无法应对学生基础与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进而证实了教学设计方式单一导致学校无法阻止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的出现。
        3.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和教师对于通过开展经济社会主义实践学习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意识比较淡薄;第二, 大多数老师没有得到充分的动力来开展法制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第三, 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经验与能力。而且,许多教师更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甚至认为道德与法制课程并不是影响学生未来升学的核心课程,学校为此开展实践教学既是一种浪费而且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大,造成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知存在缺失。
        三、加强学生法制意识的措施
        1..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必须取代或改进的传统教育方式。教师必须使用一些课外的时间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或者从其他优秀的教学方案中总结先进经验,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提高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例如,学校可以允许通过让一些警方或法律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进行定期讲授与教材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案例,因为这些他们所遇到的案件都是学生们没有体验与经历过的,由事件的相关人员为学生们进行故事的讲解会使得学生们的兴趣大大增加,真实的事例也会与学生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并理解的法制重要性。
        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关于小学生的用来实施教学内容的法制教材,可能因编制问题有关的实例相对较少,导致教材内容不适用于直接教授给学生准确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学校重新修订一本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材,对于旧教材中的实例进行整理扩充,对应补充相关知识点,让同学们可以通俗易懂的理解教材内容。但是,教师可以进行深入内容知识的研究,最后提升教学内容实例化的范畴。
        3.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道德和法治的教育主题是回归生活,紧贴生命的意义,通过道德和法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对生命和社会大环境的认知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践教学应该是“有人情味的“,也要是“有选择的“。在学校内,可以举办以《敬老师、孝父母、爱家国》主题辩论会,还可以举办以一些重要的节目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和国庆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校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选择参与有关的社会活动,如对参观历史博物馆、听专家报道、社区调查等,以增强他们的尊重长辈、爱国为家的社会责任和集体荣誉感
        作为未来中国的建设者,特别是对小学生这样的祖国的花草来说,应该从小就明白道德和法制的含义,做一名知法懂法的青少年,只有懂得并用学会使用名为法律的武器,才能在未来的生活里保护着自己。小学生正在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期,一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发展,这个时候培养学生法制常识,让他们随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这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志云.浅析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学周刊,2018(25)
        [2]郁胜.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网络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尝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4)
        [3]郑晴晴.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05:124-125.
        [4]杨翠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6: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