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王梦甜
[导读] 信息技术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王梦甜  
        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第二初级中学     461670
        摘要:信息技术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本文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学生为主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以下是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几点策略。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学习的特点
        (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为全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交互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能够很轻松的与任何一个有网络的人进行实时交流。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交流方式能够完全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极高的普遍性。
        (二)各种各类的学习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在网络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易的获得量大信息,其所涉及几乎全部的专业领域。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质量与传统的纸质书面资料最大的不同就是,将视频、声音、文字、图片有机集合,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和图片,他们还可以以声音,和视频的形式表达学习内容,以生动、具象、逼真方式向学生输出有用的信息。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由和平等
        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自由的独立个体,每一个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受众都不会受到差异化的对待,同时学生甚至可以在多个不信息技术环境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多种不同方式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初中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激发与维持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时间因素以及空间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制约作用显著弱化,丰富、多样、海量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具自由性、平等性,这些优点都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与之相随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比如说,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难以形成自觉开展学习的意识;虽然借助网络优势可以查询到海量的学习资源,但是学生可能在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基础上,仍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相关资料,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所带来的支撑力,学生很可能会出现耐心丧失、半途而废的现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缺少带有真情实感的交流,难以形成具有较强合作能力以及较强凝聚力的学习团体,所以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有效的激发与维持,时非常必要的。
        三、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学习,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立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因为讨论会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放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师生之间正常的沟通。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在时空中的距离,但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会导致心灵上产生更大的距离感。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更要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借助语言表达、视频连线、文字表述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强化任何人之间的信任感,在相互了解、信任的基础上,共同打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者更愿意打开心扉,毫无保留的探讨知识与问题,更加深入的开展知识交流。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很难感受到像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热烈、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进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重视交互学习的设置,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这一章给学生讲述了什么是信息,是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可能也会接触到信息,但是在初中时讲授的深度比较深。

对于信息的认识其实都是一些理论和开放性的观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提出一些疑问,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按照位置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换,并且互相提升。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你知道哪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这一课后你对信息有什么新的认识?你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怎样的等。让小组内讨论不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人回答问题。在这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回答没有对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尚不完善,他们对信息技术充满着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提前了解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兴趣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只学习死板的知识,而要将书本上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想要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引导其学习的最佳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首先要培养其学习的兴趣。首先,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学习,其次主动参与信息网络平台中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其更直观的认识掌握学习内容,再次,利用课余时间浏览论坛或者讨论区,就相关知识与问题和其他学习者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探索欲,最后,在收获成功体验感的基础上来维持、强化学习兴趣。学习者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学习效果的肯定,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转化为更强劲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发展”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一些关于计算机发展的图片。比如,在讲授第一代和第二代计算机时,找出相关的图片并进行对比。告诉学生他们之间体积大小、功能、运算速度以及价格的差异。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想象一下计算机未来会是什么样,计算机未来的功能有什么?吸引学生认真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五、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结合
        学习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要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生认识到其他学科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可以很好地被信息技术解决,就会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其他的学科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例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电子表格”时,此章节主要学习Excel的使用,这个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可以找出上一次班级测试的成绩,现场演示如何制作表格进行学生成绩的输入,然后排序与筛选成绩。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可以排列出名次?如何筛选出成绩最好或者成绩最差的学生?如何利用公式计算班级的平均成绩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相关的问题,他们如果想要了解,就会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非常的重要,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得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更优越的环境与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初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维持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和策略[J].青年与社会,2020(23).
        [2]王玉钦.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初中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才智,2020(14).
        [3]薛慧君,胡秀丽.网络环境下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02).
        [4]胡迎春,董雪.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J].高教学刊,2020(21).
        [5]?张激.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