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有良
(曲靖市第一中学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通常是通过验纯、或者点燃检验该反应是否有氢气产生。实验中常会因为加热一段时间后铁粉表面板结、水蒸气不足,导致反应时产生的氢气量少、不稳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改进实验把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和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相组合,探寻氢气的多样化检验方法,寻求更直观的实验现象。
关键词:实验改进;氢气检验;实验现象;创新
一、实验背景
“铁与水蒸气反应”是一个经典实验,随着教材多次改版,但该实验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新《人教版 化学 必修 第一册》中,“铁与水蒸气反应”作为“思考与讨论”出现,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能的生成物”[1]。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实验的重点是验证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氢气。在常压下,当达到反应温度时很难有足量的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导致对氢气的检验也困难重重[2]。经多次实验,把对氢气的检验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相结合,把氧化铜加水搅拌成糊状涂抹在试管内壁上,少量的氢气就能把氧化铜还原[3]。试验中,被加热的部分,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砖红色的铜,未被加热的部分依然是黑色,实验现象明显。
二、 实验原理
.png)
三、实验用品
仪器:铁架台、升降台、硬质试管、带活塞导气管、小烧杯、滴管、药匙、玻璃棒、易拉罐、火柴、木条、棉签
药品:铁粉、氢氧化钙、氧化铜、蒸馏水、泡泡液
四、 实验装置
.png)
五、 实验步骤和现象
1.用易拉罐制作防风罩,以提高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药品。先在试管底部装入2g氢氧化钙,让氢氧化钙尽量堆积在一起,可以延长水蒸气的产生时间。取2g铁粉平铺在试管中,注意与氢氧化钙隔开。再取一小勺氧化铜放入小烧杯中,滴加几滴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成糊状,然后均匀涂抹在离铁粉1cm处的试管内壁上。
4.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5.加热。先给试管预热,加热顺序为:先给铁粉加热,大概20秒后再给氢氧化钙加热。
6.气体的检验。
方法一,将导气管伸入泡泡液,当有大量气泡冒出时,用燃烧的木条伸向气泡,能听到明显的爆鸣声。
方法二,把棉签用泡泡液润湿后在导气管口先抹一下,让导气管吹泡泡,然后再抹一下将泡泡引到棉签上,再将产生的气泡移向酒精灯进行检验。气泡在燃烧的瞬间能看到淡蓝色的火焰,若用橙色做背景,则火焰颜色更明显。气泡会不断产生,可以重复观看。
方法三,经方法一或二后,对试管上涂抹过氧化铜的部分进行加热(需预热),然后看黑色氧化铜是否变色。实验结束时,能明显看到被直接加热的氧化铜涂层变成砖红色,试管上部未被直接加热的氧化铜仍是黑色。
六、 实验优点
1.实现反应仪器一体化,操作简便。
2.对氢气的检验可以微型化(只需要一个气泡即可,也能听到气泡的爆鸣声),由于氧化铜的量极少(试管内壁薄薄的一层糊状物),试管内的氢气就能将氧化铜还原,实验结束能在试管壁上看到砖红色物质,效果明显。
3.改进后的实验可以从“验纯——燃烧——还原性”等多个方面对氢气进行检验。
4.用易拉罐制作防风罩,能明显提高酒精灯温度,同时能体现环保节约的理念。
七、小结
铁与水蒸气反应中氢气的多样化检验设计,符合课程的章节安排。实验中铁与水蒸气反应的重点是对氢气的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是九年级的内容,相似的“反应条件”为两个实验的组合提供了可能,同时,两个实验的组合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把氧化铜涂抹在试管上是受“焰色反应”中“蘸取溶液”启发,凸显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药品”。“把导气管吹出的气泡引到棉签上,对单个气泡的检验”,体现的是一种“微型实验”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晶等.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6.
[2]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0.
[3]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