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柳江漫
[导读] 教育的形式是配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必不可少的关系
        柳江漫
        宜昌市青岛路小学
        摘要:教育的形式是配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必不可少的关系。而作为中间联系人的班主任来说,将学生与家长建立出沟通的中心纽带,是需要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全面获得更好的发展轨迹,使得学生能够在两者相互依赖的层次关系上,不断通过建立的依赖程度,来改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模式的综合面貌。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前言
        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中学习情况,班主任应当建立起关于学生长期的成长档案,根据档案的要求从而来进行对学生的沟通和判断,把学生在学校教学环境下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常学习情况,如实的填写在档案表上,促使学校和家长之间能够彼此随时联络,能够短时间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校日常教学情况。同时,每周做一次记录,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借此通过优良评级的方式,来评选三好学生,以此来鼓励其他表现优异的学生。
        同时可以通过档案来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紧密联系,达到共同学习为目的,从而能够有效的关注学生在校情况,如果出现学习不好,课堂纪律不规整的学生,需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有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及时进行调整,完成最终学习目标,配合着学生完成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积极培养健康的学习计划,以此来督促学生。
        一、建立班主任与家长长期合作的关系,明确家校教育的责任
        同样的,如果家长在工作问题上无法与学生进行明确分析的发展规划,那么需要同教师进行商议并制定出关于学生的发展方案后,以此为目标来缓解学生在校压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应以相应的时间和必要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而是以督促的方式来监督学生,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率,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
        比如,在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家长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调整孩子的性格,避免出现因成绩不佳,而受到忽视和责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应当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得到相对充分的帮助,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来培养出一系列的活动范畴和发展规划。受到这样的制约和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在家校共享的作用下,稳步成长,健康发展。


        二、建立起正确的沟通渠道,帮扶落实学生家庭教育
        要从实际出发,在很大程度上,着重抓学校现有的条件资源,建立起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氛围,与学生家长沟通并制定有效的教育机制,实现监督的过程中,更精准无误地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的学生来说,要对学生家庭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应该通过上门走访或者视频通话与学生家长起到沟通作用,使得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的情况。
        教师如实将学生在校教育的学习状态和成长教育所发现的问题,真实的告知学生家长。这样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家校共享教育的机制体系,更能体现出教室团队素质完整性。而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应与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微信聊天的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每隔一周与家长取得联系,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手法,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教育。与此同时,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应该更新传统观念,要以学生家长为主,放低身姿,把家长看作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平心而论,取得良好的沟通形式。
        三、善于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建立彼此顺畅的教育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一个好的学校教育该有的环境氛围,也是能够提供学生更好学习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考验一个班主任能否进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素质考验,得到学生人心,通过与家长的配合,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多吸取良好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充满信任,对之后的教学任务铺上顺畅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表现出居高临下不可冒犯的威严感,很难从传统的思想中走出来,无法使得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因此,在共同探讨和构建班级氛围时,教师应该放低姿态,平心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伙伴意识,多与学生达成合作理念,鼓励学生对学生问题的指出,坚持实践,学生对待学习方式的理解是实践方式中唯一检验的标准,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任务当中时,能够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比如,在参加班级会议的时候,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制定班规能与教师进行商议,结合同学们的意见,从而进行修改,使得班级管理具有人情味和别开一面的人性化,更能有效的促进班级的良好作风。
        总结
        总而言之,在家校教育的环境下,班主任和家长应该站在统一战线,携手为学生构建搭桥,尊重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家庭式教育风格,为孩子提供更良好的平台。根据教学发展的规律,以学校为宗旨的理念,贯彻自身思维模式,构建美好的家校共育的教育风貌。
        参考文献
[1]曹德梅.家校共育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0(10):57.
[1]王路.家校共育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J].中国文艺家,2019(08):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