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巧在引导-------关于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贾海霞
[导读] 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巩固,牢固地掌握知识是继续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
        贾海霞
        
        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      
        【摘 要】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巩固,牢固地掌握知识是继续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复习。复习过程中的技巧多样化对于初三学生更为重要,也是决定学生中考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巩固;复习;方法; 实验探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事物理教学以来,每逢中考会考之前的复习阶段,本人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复习面广,知识庞杂,重难点拿捏不准,学生厌学,费力低效的困惑,总觉得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试曾多方求助,但收效甚微。后来,本人结合学生差生面广的实际,因材施教,注重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积累点滴,收集资料,分门别类,归纳整合,做到知识构建系统化,方法技巧多样化,复习效果最佳化,避免复习课中的死记硬背,老调重弹。以下是本人关于物理复习课中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复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复习目标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复习时的“指南针”,教师应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甘肃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和教材,结合学生认知程度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展,不仅夯实基础知识,还要提高能力。自2016年以来庆阳市采用甘肃省中考题,在甘肃省中考中基础知识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难题只占10%,教师应好好研读中考说明,研究近几年的中考真题,指导学生在进行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稳扎稳打,保证在中考中基础题不失分,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千万不要误以为课本太简单,而忽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从而导致课本复习草率结束,没有为第二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课堂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复习是学习之母,但不要让它成为学习的后母”。这句话把复习过程中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做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中考考察的不仅是你的知识结构,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复习课上学生以为复习的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不管自己有没有掌握,在单调的模式下,久而久之,总会感到厌烦、枯燥,带着这样的情绪上课,学习效果肯定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精心准备,紧扣中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注意本节课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引路者。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竞赛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的兴趣。
        三、精选典型习题  提高复习效率
        我认为精选的习题应符合以下一些要求:
        1.所选习题要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基础;对重力概念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能够知道它的施力物体,区分重力和万有引力,还要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对压强定义公式的理解,不但要知道各字母的含义和单位,还要熟练面积单位换算、公式变形以及压力和受力面积变化对压强的影响。在进行长度测量复习时,让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长度进行测量,例如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测出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互相测同桌的五官长度,并做记录,练习了刻度尺的正确用法,又练习了长度测量的读数和记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体现了新的课程价值观。


        2.所举例题要贴近生活: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比如鸡蛋放在水里下沉本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件小事,但教师把鸡蛋放在盐水中,鸡蛋却浮在了水面上,此时加一些水,鸡蛋又下沉了;然后加一些盐,浓度适当,鸡蛋又浮在水面。此现象说明了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系。
        3.要重视科学探究类知识的复习: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使科学探究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类实验题考核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起到选拔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疑问或猜想,并能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而且要把自己的发现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注重方法指导   加强能力培养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失分是由于学生没建立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比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不过关,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而这是相当可惜的,也是我们复习最应该训练的,因为这方面最容易见效。所以在复习训练时,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例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读题时可把关键的字眼划出来,做个记号提醒自己,做题时会做的题争取要一次性做对,不依赖于检查;而且要限时做完,训练做题速度,以便更好迎接中考;不用计算器,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发生错误一定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把原因整理归纳在错题集上,时刻提醒自己;同时要求错误答案保留,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教师讲题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上,还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实验探究真知  结论准确无误
        根据 《 2018年的甘肃会考指导》精神,物理实验探究占30%,所以在复习中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加强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经过观察,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验由教师进行了新的设计大都调换了视角,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复习电压电阻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电池、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若干个、电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几个问题叫学生考虑:(1)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3)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主要有:让学生以两种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情况,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再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观察串、并电路中各用电器间的工作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后,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老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既总结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同时练习了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使用,及滑动变阻器的准确接法和使用,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总之,复习课既要宏观掌握《课程标准》,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避免死板教条,老调重弹。突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之中,深入感知教材内容,巩固原有知识储备,方可“实践出真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