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成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在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上,幼儿园、家长、社会采取过诸多安全措施。如,幼儿园配置保安、监控、减少或不开展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的活动(如春秋游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家庭中,有的家长对幼儿的安全保护达到禁锢的程度(如,不让幼儿自己上下楼梯、禁止幼儿使用一些日常工具等);社会上有种人人是坏人、处处有隐患的“紧张”现象(如,家长教幼儿拒绝和陌生人说话。矫枉过正,人与人之间连一些初次见面的日常礼貌用语也在逐渐消失;也会见到连性格大方的幼儿第一次见到家长的朋友也会默不吭声的现象)。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问题
引言
幼儿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近些年来,幼儿园的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使得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得到了重视,而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幼儿教师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
1 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幼儿多处于3 ̄6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对于很多事情都处于懵懂的状态,且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需要教师及家长在一旁进行引导,才能在此工作中,提升幼儿对安全的认知。同时,在任何活动开展之前,都应将安全作为首位,满足幼儿在学习各个知识中的多元化认知,所以所有的活动内容也都应将安全作为首位,进行各类工作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中,要抓好相关内容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其树立有效的安全意识,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2 新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对策
2.1 模拟事件经历情境,体验应急处理
运用生活中的安全实例,通过情境模拟再现事件开始、发展、结束的游戏过程,让幼儿“经历”所发生的“危险”,减少真正遇到危险时所造成的伤害,让幼儿感悟生活中的安全行为事件。如,在开展《我会安全逃生的本领》系列活动,以“地震逃生”为例:教师先组织幼儿观看地震的视频、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地震对生活的危害;了解园内地震预警平台的信息,传授幼儿基本的自护逃生知识;最后通过事件模拟——地震逃生演练:预警铃声或号令响起第一遍,要就近避震,如就近躲避在桌下、墙角等安全地方;第二次预警铃声或号令响起,有序地沿着逃生路线,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报解除后,教师针对此次逃生演练进行安全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懂得如何有序地寻找逃生路线,了解自救逃生的安全常识;懂得当置身危险时应不慌张保持镇定,要想办法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尝试用发出声响、挥动物品等适宜的办法适时、及时地发出求救信号,尝试用已学到的安全常识、自护自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2.2 在教学中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培养
学前教育工作比较繁琐,幼儿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及时排除一些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幼儿”为课题开展各项活动,在舞蹈教学中都需要考虑哪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在手工课上需要考虑到哪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在美术课上又有哪些需要考虑到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等。通过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基础上,也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可以有效缓解中职学生年纪小、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缺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全园教职工共同参与
(1)全园教职工人员提前到位——等候疏散、维护秩序。 幼儿园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开始的信号应分两次发送。第一次发出全园疏散演练活动教职工到达定点的信号,待疏散线路的各公共走道站位人员全部到岗后,发出第二次各班教师组织幼儿疏散的信号。全体员工共同带领、引导孩子有序地快速疏散,提示幼儿遵守规则,不推不挤,尤其重点关注、帮助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孩子。 (2)教师组织班级幼儿疏散——指令清晰,简洁明了。 班级教师在演练活动关注的重点是稳定幼儿的情绪,在紧急状态下尽量保持镇定,严格遵守全园统一的疏散规则 :每班幼儿分两队同时疏散,下楼梯时两队幼儿分别挨着楼梯两边的栏杆扶手或墙壁疏散,从第一次练习开始,老师、保育员、幼儿走的疏散线路是固定的,不能改变,避免发生人员拥挤引发安全事故。 (3)疏散到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巡查安全。各班级教师将幼儿疏散到安全区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清点人数,确认集中时的人数与当天上午来园的人数一致,询问了解疏散过程中是否有摔倒、磕碰现象,确定无伤害事故,第二件事就是向安全演练总指挥长报告幼儿人数、安全状况。
2.4 建立完善幼儿安全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安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活动安全管控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有关管理团队的搭建可以由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构成,每位教师可设置不同的管理项目,如:用电设施、户外安全等内容都要设置专人进行,同时,还要强化幼儿园的门卫管理工作,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认知工作,杜绝外来的安全隐患,从而构成科学有效的工作管控制度。没有经过审批的外来人员不得与幼儿接触,尖锐的物品严禁流人园内,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5 模拟角色心理情境,体验应对心理
当教育者能尽量让幼儿看到、感觉到、触摸到其未知的东西,使其面前出现疑问,教育就离成功很近了。模拟角色心理,就是要让幼儿尝试在情境中扮演角色,练习、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选择属于自己的心理情境,正确去理解、领悟角色,积极、勇敢去面对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时的心理体验或感受。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器械物品的使用、疾病等因素,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通过模拟角色的所思、所想、所感,体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在模拟的过程中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继而提高安全行为能力。如开展安全游戏《我该怎么办》,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如“在郊游、购物、旅游、看电影时和爸爸妈妈或家人朋友走失”“看到有人溺水”“家里着火”“使用工具时,不慎将手割伤”“有人强制把自己拉走”等,让幼儿模拟这些情境中的角色,“预想”出各种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实例演习演练、交流分享讨论,进而获得最有效的自我保护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是国家发展的继承者,需要社会给予其健康成长的空间。所以,在新时期,要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为其营造安全的环境,保障幼儿园的安全保障机制,做好相关师资队伍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工作,改进当前的食品卫生、环境安全、交通安全,使幼儿处于全方位的保护之中,为其营造一个安全轻松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园在促进小朋友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幼儿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参考文献
[1] 左银梅.新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59.
[2] 魏霞. 新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问题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51.
[3] 卡米拉. 试论新时期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问题[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