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汤娟
[导读] 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汤娟
        安徽省六安市丰安小学        237000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优化及改革,充分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文字功底的培养是基础,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则是核心。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需要立足于实际,通过系统分析以及综合对比来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一、引言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性阶段,该阶段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启蒙和点引导。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教师不能够仅仅立足于教材课本来指导学生。而需要将生活理念融入其中,确保学生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方向。其中学生人格的培养最为重要,语文这门学科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德育渗透必不可少。教师需要了解道德培养的具体策略,通过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来体现彰显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价值及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在该成长阶段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德育教育的比重较高,同时与思想品德教育密不可分,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教学的始终。教师需要从小抓起,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通过对德育教育的要求分析,保障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其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构建与小学教育和引导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保障学生能够充满正能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能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好铺垫。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宝贵的财富,是社会稳定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与时俱进,教师这是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主动迎合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实质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最后,德育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充分的思考及分析,尽量避免学生被外界信息所蒙蔽。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能力。这一点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快速成长。
        三、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现状
        在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时,语文教师出现了许多的共性问题。首先,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朗读训练相融合。学生的认知程度不高,很难掌握适合自己的德育学习策略和语文学习技巧。其次,教师没有积极结合识字造句的相关要求,主动渗透的汉语言文字。无法实现学生综合学习信息与语文知识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的思想极易波动,领悟能力较差。最后,教师忽略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德育渗透的程度不高。难以跟真正体现与时俱进,德育元素还是语文知识都无法实现有效的进步和革新。
        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
        教师需要确保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不同的课文,巧妙地融入汉语言,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核心含义。其中陌生词汇的讲解是第一步,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领会文章中相关人物的核心思想。在此前提上,教师需要主动的讲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朗读活动。比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鼓励学生主动感知爱国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核心思想进行简单的评价,强调文章中的呃中心内容。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自豪感和敬佩之情,这一点对德育教育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在识字造句中渗透德育元素
        小学语文十分注重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学习,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提升学生的组词造句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识字造句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趣味化语文元素。其中汉字本身结构的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和判断。为了确保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将汉字的讲解与个人为人处事等道德教育信息融为一体。教室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比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中的“人”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撇一捺才是人”。人需要与周围事物联系起来,学会团结合作,为他们提供帮助。只有真正实现互相扶持和支持,才能够立足于现实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主动立足于社会作出自身的贡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分析,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另外,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符合教育教学的创新要求。学生只有在反复动手和主动领悟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不断进步及思考。
        (三)借助课外活动,提高德育渗透的深度
        教师一方面需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动渗透德育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教学创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融入更多的德育元素,确保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进步。其中丰富多彩形式经营的教学活动最为关键,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教师需要主动利用生动的课外活动,弥补不少课堂教学的缺陷以及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接受德育熏陶的热情,自主自觉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外活动的形式比较多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设置小舞台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展示,发挥个人的才能。很多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时,培养良好的表现精神,提升个人的学习自信心。另外,在日常表现中,学生还能够做到不怯场,积极参与各类群体活动。全面提升个人的团队协调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量。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主动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全面彰显德育渗透的价值,提升这一教育环节的深度和广度。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主动为学生推荐好书,这一点也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好书推荐有益于学生主动丰富自身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系统分析德育教育渗透的相关要求,关注各个阶段德育元素的挖掘策略。不断突破教育教学的思路及框架,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只有这样才能够践行素质教育,丰富教育元素,实现多元化教育和综合性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进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才智,2020,000(005):1.
        [2]鲍文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2):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