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红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关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前言:
随着新课改不断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并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而想要有效地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进步,教师首先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并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现的问题进行研学,进而促进了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下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论述。
一、拉近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
小学阶段不管是低学段还是高学段,都会有一些比较腼腆的学生,其在自身产生一个问题后并不能勇敢地提出自身的疑问,这样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久而久之会在心中挤压愈来愈多的问题,而因为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心中挤压问题过多也容易使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并不利于小学学生的成长发育。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敢于提问,在学生勇敢说出自身的疑问并得到解答时不仅能够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我是什么》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所形容的事物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理解,像为什么使用“雹子”形容“我”,为什么“我”还会给人们带来灾难等问题,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无法理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自身的想法与疑问,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期间学生一定问问出一些不符合逻辑且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应使用严厉的口吻对其批评,而是需要使用正向的教学语言与学生进行共同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后再将问题的答案教给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问意识的增强,还能够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敢于想象、敢于提问[1]。
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提问激发问题意识
在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完成语文教学,学生在这种单向性的语文教学中也只能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虽然教师根据多年的经验开展教学能够将一些精华部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教材内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一些学习技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严重遏制住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
对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期间作出教学上的改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根据习得的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与反思,为学生创设更为科学的语文课堂。
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会通过教学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通过一定拓展教学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守株待兔,应脚踏实地地去努力,这种教育方法虽然能够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效果,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在教材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文章作者的经历、年代背景等。此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话剧的创设,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进而提高其对于教材的共鸣感,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该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或者是“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事情,你应该怎样去劝阻他?”等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而在学生思考时肯定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这样便达到了培养小学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效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与生理都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在生活与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无效”问题,这些无效的问题在教学中被提出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得宝贵的课上时间被浪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并掌握提出有效问题的方法。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长期的培养来引导学生,并在教学期间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对其产生合理的质疑,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产生质疑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于自身的质疑进行积极地研究,并在研究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这也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2]。
此外,在提出有效问题的培养上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关键点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抓住自身疑问的要点,并通过合理的语言组织将其表述出来。比如让学生出现疑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产生疑问的原本内容与自身的疑问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法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最后提出有效问题。或者是让学生找出相关内容中互相矛盾的地方,并在自身思考无果的情况下进行提问。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够在对问题产生质疑时提出有效地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更好地学习习惯。
总结:
小学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锻炼表达能力、掌握问题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语文教学期间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能够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并在小学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盘州市柏果镇五一小学(553531) 王晶. 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索[N]. 六盘水日报,2020-10-27(008).
[2]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富康校区 鄢代琼. 疫情下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探究[N]. 黔西南日报,2020-10-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