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守正出新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路炳荣
[导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强势推进
        路炳荣
        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 邮编750000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强势推进,并向纵深发展,成果喜人。人们一改过去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体的“双基”目标向以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教学方式也由过去的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学生的潜能得到唤醒、开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下有时为了“自主、合作、探究”,有些老师完全放弃“精讲”,导致有些简单的知识如文学常识、语法知识反而成了学生知识的盲点。现就当下语文课堂的一些具体教学的实施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该讲则讲,要讲深讲透。
        有一次考试,有一填空题:“春秋三传”是       、        、       。结果 ,有学生填:公羊传、母羊传、山羊传。令阅卷者啼笑皆非。语文教师更是有口难言。
        毋庸置疑,任何一位语文老师教《左传》时都会不厌其烦地教学生《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学生为何犯如此拙劣的问题呢?究其原因,责任还在老师身上。那么,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呢?我认为,第一,老师自己要明确知道《春秋三传》是哪三传。第二 ,《春秋三传》为什么命名为《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传》、《公羊传》、《谷(榖)梁传》)。第三,老师在交待《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同时,也要顺便讲清之所以这样命名的原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其中,左丘、公羊、谷梁是复姓,《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分别是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所著。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如此,学生对于“春秋三传”既强化了记忆,又加深了理解。在语文课堂上,像这样的纯知识的内容要讲精讲透。
        当然,老师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查阅资料解决,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意识,但学生或因手头资料所限,或因作业繁多,语文的“探究”、“查阅”在大多情况下轮为空谈。鉴此,在遇到纯知识性的内容,我认为老师还是要讲深讲透。
        二、该放则放,不可越俎代庖。
        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时,分析诗歌内容时,我让学生找出诗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学生仔细诵读、交流、讨论之后,有如下精彩片段:
        ……
        生1:最好“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师:为什么?
        生1:“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从何得知?
        生1:叠词“青青”、“澹澹”的运用,使句子读起来有节奏感,语气词“兮”,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师:除“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再有美点吗?
        生2:有,“青青”、 “欲雨”是用来描写“云”的,“云”是天上的云;“澹澹”、“生烟”是写“水”的,“水”是地上的水,是山间的水、是镜湖的水;“青青”的“云”将要下雨,“澹澹”的“烟”即将升腾,形成了一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烟波浩渺的立体的水墨山水图。(鼓掌!)
        师:有形式方面的,有内容方面的,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怎么读呀?
        生:(读略)。
        师:应注意哪些方面?
        生:节奏要舒缓,声音要低、要轻。
……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完全开启,学生不仅找出了优美的诗句,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原因。在老师的引导、点拨、激励之下,学生从诵读走向深层分析,从意象的分析进而到意境分析,由形式到内容,最后,理解、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展示出的心灵的碰撞,发表的独到的见解都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品读诗歌,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宝藏的积极性、主动性。试想,如果老师找几个名句,让学生赏析,然后,“帮助”学生把已有的“标准答案”讲解给学生,学生记在书上……如此一来,语文课便索然无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用课堂生成的问题唤醒、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相互激励、唤醒和鼓舞,真正体会到学习诗歌的乐趣,让青春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三、该收则收,做到收放自如。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 正如说书者要给听者设下悬念一样,教师如果要给学生留下回味就要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如:教《荆轲刺秦王》一课,梳理完文言知识之后,通过对荆轲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智者见智。
        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南宋鲍彪说“轲不足道也”。
        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在学生分析完荆轲形象之后,老师可以把历史上名家对荆轲的评价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如果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出发点,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是新课程的落脚点。
新课程改革从“东方风来满眼春”到“乱花渐欲迷人眼”,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有多少仁人志士呕心沥血,可歌可泣,可亲可敬。时至今日,我们要反思,要继承,要创新,要取长补短,守正出新,避免矫枉过正,走一条比较稳妥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书目:
        (1)、高中《语文》(必修二)(2008.11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3.10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4)、《古文观止》(1993.7中国书店出版)
        
工作单位: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
作者:路炳荣
邮编:750011
电子邮箱:bingshanjiaoren@126.com
详细联系地址: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13639501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