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差异,增强朗读情感——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许秀梅
[导读] 朗读作为学生进行阅读的首要环节之一
        许秀梅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 366300
        摘要:朗读作为学生进行阅读的首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脉络、感受文章情感、练习普通话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和深入,教会学生进行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已经成为贯穿小学语文课堂的必需教学步骤。相较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学生步入高年级后,学习的文章不仅篇幅加长,结构和情感表达都变得更复杂,而且文章体裁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特点突出,区分度更强。此时更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对这些文章的体裁进行区分,进行多元化的理解和朗读。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朗读课堂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指导。
        关键词:文体差异;小学高年级;朗读策略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阅读方法的掌握,严重忽视了朗读在文章阅读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有声朗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感受文字所突出的深刻感情,体会语言文学的精妙和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增进对汉语言文学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晰把握文章脉络结构,清晰认识到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在提高普通话的同时,增强对文章内容、情感、结构、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阅读和写作技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学生的语文朗读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教学不重视、朗读方法不明确、朗读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文体差异进行朗读的建议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进行多元化、针对性的朗读,呈现出更好的朗读效果,从而实现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常见的有记叙文、现代诗歌、童话寓言、文言文、等几种主要文章类型,基于此,我们对这几种文章朗读方式方法做简单的分析。
        一、记叙文
记叙文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的一种文学体裁,由最初低年级的对简单事件、人物、景色故事的记叙到高年级小说名著的摘选,教师对记叙文的教学要求也随之变化。高年级的记叙文教学更注重文章对学生进行的精神传达,以及学生从中得到的道理和成长。学生在进行记叙文朗读时,既要学会分角色、分感情朗读,更要学会深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矛盾变化,从朗读中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进行深刻描摹,感悟其深刻情感,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一课时,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进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情感激昂振奋,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骄傲和自豪之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本课阅读时,一定要向学生进行这种情感的传达。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段朗读。首先为学生出示本文脉络“开国大典开始-五星红旗升起-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分组让学生展示每个板块的朗读,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的一员,会有怎样的心情,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清晰认识到文章的描写顺序和表达的情感,增强爱国情怀。


        二、现代诗歌
诗歌往往是作者借助优美景色抒发个人喜、怒、哀、乐的文章体裁,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能感受到景色的壮阔恢弘以及感情的波澜起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的时,一定要关注诗歌的意境表达和情感流露,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刻体味诗歌所描述的景色特点,进行代入式的、身临其境的朗读,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展现诗歌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七律 长征》一篇诗歌时,本文主要描写了红军长征时期遇到的艰难险阻,将红军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诗歌表达的淋漓尽致,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同学们,快速读一下这首诗歌,勾画出诗歌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体现了什么?怎样读出这些景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关注诗歌的景物描写,总结“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等景色的描写是为了与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朗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童话寓言
童话寓言往往以性格迥异的人物的经历、语言等为线索对一件小而含义深刻的事件进行叙述,体现了十足的童趣,以小见大,为学生讲述了深刻地道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童话寓言朗读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利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演以及丰富的表情管理,将自己融入进所读的角色里,感受童话带来的趣味性和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人物角色的语言描写,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说,想表达什么内容。通过这样的朗读,让学生在感受童话趣味的同时引起深入地思考。
        四、文言文
小学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带领学生走进文言文的世界,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文言文用词构句特点,会进行简单的翻译,明白其与现代文的区别。因此高年级的文言文相对来说语句简短精,通常以小故事的叙述、体现古人思想情感展开,具有阅读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特殊的体裁和内容一般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引导文言文诵读时要先帮助学生清除文言文语法、词汇和构句等基础性知识障碍,教学学生正确的断句以及通假字、多音字等特殊字词的读音,保证学生在掌握文章大意和基本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性诵读,再次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
例如:在学习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一课时,教师首先在PPT上展示本文需要展示的特殊字词,为学生的发音做提醒和纠正,为学生扫清基础性的障碍,其次,让学生利用文本注释或互相讨论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初步的理解,最后分小组进行文言文诵读。经过理解,学生们可以了解本文是对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赞扬。教师引导学会说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深刻体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描写的伯牙对友人逝去的痛苦情感,体会人世间的美好友谊。
        五、总结
通过不同文体对学生展开朗读教学,学生既掌握了各种各样的诵读方法,又加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化和立体性,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参考文献
[1]冯玫.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感悟的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12):345-346.
[2]赵丹.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C].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140.
[3]王清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