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莲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石桥中学 (四川 成都 641401)
摘要: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文件颁布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了新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和生活的必备技能,成为了当下各科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其他知识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作为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主动肩负起自身的教育责任,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本文将以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为例,重点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人教版;策略
前言:2016年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得到发布和实施之后,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有了新的教学任务,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多项数学核心技能,以此来实现发展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简述
在人一生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很多的能力来应对其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其中最需要、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各类“核心素养”。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肩负着巨大的教育使命,只有具体到每一科,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才能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发展。吴新华老师曾说过,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其主要特征体现在: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意识、数学情感态度等方面。基于此,想要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等六个方面入手,体现出数学特有的应用性和独特性。
二、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众所周知,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良好学习效果的产生都离不开兴趣的推动,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感受到痛苦和煎熬,认为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压力和累赘。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况下,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的发掘。因此,想要有效落实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疑问,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时,一是教师要设计出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的内容,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感,逐渐形成学习的兴趣。如:为学生出示有关斜二测画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场景和现实作用,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直观图进行斜二测划分的实际运用,以此来拉近该课知识内容与学生的亲密感,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同时有效的提问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来。如:在画简单的几何体直观图时会进行哪几个步骤的操作?用斜二测画法的步骤又有哪些?以此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获取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在何时何地,教师都要能够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鼓励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由于以往高中数学教学太过于功利化,只为通过考试而教学和学习,导致数学的实用性被淹没,人们开始质疑数学知识的作用,甚至有人提出让数学滚出高考。于此,我们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发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这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让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随机抽样》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设想:如果你是某食品店的工作人员,现在到货了大量的小熊饼干,老板要求你对该饼干进行质量检验,请问你会怎么做?通过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肯定是从其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再进行检测。但是你们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并且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样本呢?通过设想进行新课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进行课堂预热,让学生的思绪能够回归课堂。然后,教师再组织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解决设想内容是否正确合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相应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并利用相应的办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但能够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开展该内容的教学,利用课内外一些有趣的资源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其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遇到与该数学知识相类似的内容,以此来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风不起浪”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从数学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分析,该过程需要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决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无疑是一种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关晶.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 亚太教育,2016(26):165.
[2]王语媚. 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 林区教学,2019(01):94-96.
[3]赵思林.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数学通报,2019,58(0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