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蔡秀双
[导读] 随着教育工作对小学阶段基础教育活动的重视,教学体系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蔡秀双  
        福建省南安市仑苍镇大宇小学   362304
        摘要:随着教育工作对小学阶段基础教育活动的重视,教学体系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特点,重视学生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丰富、高效的教学指导。当前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策略显得格外重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师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探究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讲授课本知识和题海战术的运用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忽视学生差异性和特点的教学模式,较为僵化,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动力不够充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教育工作要求数学教学工作要更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同的特点,以更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提出以生本理念为基础,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借此帮助学生都能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内涵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都处在应试教育理念的笼罩之下,在应试教育理念占据统治地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教学时,不注重把握学生学情,仍然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教学形式和手段,学生在经过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活动之后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学习动力不足。今后的教学指导思想应当主动做出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公,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差异性的分析,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辅导,帮助学生都能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不再只是以灌输教学为主要手段和形式,更加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要求学生以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这一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变得更为主动、开放和互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幅提升,从而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帮助是十分有益的。
        二、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小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因为自身自制力低的原因而出现不愿意练习、不愿意学习的现象,这与小学生年龄特点关系密切。在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难度相适应的作业,让小学生能够在与自身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作业当中开展学习活动,最终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适量性原则
        在开展小学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则就是适量性原则。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较低,在完成作业的活动当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困难。如果过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降低,最终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不愿意做作业。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当中,教师必须要对这一原则进行把握,为学生留出适量的作业。


        三、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作业设计中的分层教学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询问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困难和障碍,在备课阶段分析学生遇到困难的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得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高效率开展学习活动,保持不断进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自信心。
        《图形的运动》这一课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小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并不强,在教学和作业设计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预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科学地设计,帮助不同成绩和基础的学生都能开展适应自身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在作业设计当中,轴对称相对来说学习难度较低,于是可以针对学习能力一般学生要求这一部分学生要对轴对称部分的知识进行消化,学好这一部分的知识。平移和旋转部分的内容,我要求学习能力稍好的学生要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核心内容。
        (二)课后作业中的分层设置
        为学生留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课后作业尽管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设置课后作业时也应当将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其中,考虑到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如果为学生设置的作业远远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课后作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千克、克、吨》为例,在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作业设计时,有的学生因为在生活当中对于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三种单位的递进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要求这些已经对知识有了了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试着找一找生活当中使用这些重量单位来记录重量的生活实例。而针对那些基础不牢固,对于三个重量单位关系掌握不清晰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要试着在与爸爸妈妈开展一些称重小活动,例如,称一颗大白菜的重量、洗衣粉的重量等。通过在课后作业设置阶段,教师可以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置较为简单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和消化,为基础好的学生设置下一阶段的预习,让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三)作业目标的分层设置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切实以这一教学目标为方向,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次设置,是符合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巨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这些差异,为每一位学生设置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活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关注不同学生水平层次的差异。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水平层次的差异,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实现合理的进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分层教学法下都能实现自身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结语
        生本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划分,从课前准备到课后作业设计,再到教学目标的预期,都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区分和划分,借此达到尊重学生差异性,帮助所有学生实现成绩提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洪.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探究[J].好家长.2018(12).
        [2].朱文娟.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