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路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黄信烽
[导读] 小学教育中数学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又是比较关键的知识点
        黄信烽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升车小学  517400
        摘要:小学教育中数学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又是比较关键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通过应用题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现阶段,在新课程实施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时,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重点,从而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路与策略,展开了合理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策略
前言: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同时,数学知识中的应用题,更是涉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倡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应用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一、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知识源自生活,也用之于生活,而数学知识中的应用题,更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所以开展应用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优秀品质[1]。基于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将题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答出应用题目。此外,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如果仅仅采用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就会降低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而当教师根据应用题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与之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生活认识数学知识,进而将抽象性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知识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育部门既然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所以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应该注重引导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目时,可以尽量采用实际生活中的元素。如,“李妈妈打算购买家用电器,发现电冰箱的价格是3600元,电水壶的价格是电冰箱价格的1/8,洗衣机的价格要比电冰箱便宜1/5,请同学们帮助李妈妈算出电水壶和洗衣机的具体价格?”应用题目中所涉及的电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学生基本知道电器价格的高低,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题目中讲到电水壶的价格是电冰箱价格的1/8,学生自然可以想到电水壶要比电冰箱便宜,那么在购买时只需要3600元的1/8就可以。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应用题目,成功地将学生引导进入生活情境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题目中的知识点。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对于解答数学应用题目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如果应用题目难度较大时,就可以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题目中所涵盖的知识点,也就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2]。其次,审题是解答数学应用题目的关键,除此之外数学题还具有多种解题思路,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多种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校组织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学校一共准备了40棵树苗,要求每个年级最少植树15棵,活动结束后二年级植树15棵,三年级植树20棵,问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课?”。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分析题目中出现的解题条件,此时学生会将所有条件罗列出来,如“共40棵树苗”、“二年级15棵”、“三年级20棵”和“每个年级最少15棵”。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一步讨论解题的思路,以及对解题条件进行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得知有的条件是没有用的如“每个年级最少值15课”和“共40棵树苗”。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提升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解答应用题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进而教师对此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告诉学生做题和做事是一样的,只有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找寻到真正有价值的条件。
三、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数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知识,同时也是众多科学技术的基础,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学生后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现如今,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单纯地以讲解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是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作为首要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让学生通过已知条件联想到其他条件,从而更好地解答出应用题,以及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目时,教师常常告诫学生“换汤不换药”,题目的内容虽然不一样,但是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不变,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出题目的解答方法。此种应用题教学方式,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以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解答出不同类型的题目。另外,在此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举一反三的找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目时,可以适当地提升题目的逻辑性,以此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如“学校购买了24个排球,已知足球的数量比排球的2倍少了5个,问足球和排球一共多少个?”学生通过审题后发现,此题目类型为倍数知识,并且回想到教师当时运用画图的方式解答倍数的问题。而后,学生也根据题目的内容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通过应用题目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此实现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而积极的贯彻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了优秀的学习品质和数学思维。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彬.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实践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8,8(8):146-147.
[2] 石伟,刘敏.试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