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梅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36280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在当今社会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诸多研究表明,小学是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期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本文依据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思路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育以应试为主,忽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贯穿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课程,这就导致多数教师教学时过分关注数学教学的成绩,忽视了数学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能力。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得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掌握建模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考分析联想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建立在批判性的思维之上,所以说对待事物需要理性思考,在对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运用分析思维推理提出方案,最后解决问题。
2.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局面,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学习的素质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全面。然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式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选择了填鸭式的教学,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则选择了题海战术,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砌学生的成绩,学生成为了学习、考试、做题的机器。在高考的压力下,人性化的课堂早已被置之脑后,只要学生可以考出高分,怎样都可以的模式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灭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蔑视。许多老教师固步自封,只愿意使用自己十分熟悉的教学模式,拒绝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难以接收到学生的反馈,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教学信息的不对等,进而产生教学的不及时。
二、关于新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行方法
1.情景教学。采取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情景教学的授课模式在近些年被广泛使用,运用情景教学与实体场景模拟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带入教师营造好地学习氛围中去,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情景教学模拟实体场景,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与感情,通过教师的语言与引导,给学生以真实感,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关于面积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明和妈妈一起想买一个床单,但是床单是按照面积进行售卖的,那小明怎样可以计算出需要购买的面积呢?”在问完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对于面积的概念有一个了解。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中,教师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全部投入到课堂中去,在课堂中理解掌握知识。在思考中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加专注力,也就起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运用得当的情境教学法不仅不会削弱“双基”教学,还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情景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充分备课,切记画蛇添足、粗制滥造,这样才能将知识、情绪、行为融为一体。
2.建立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当前小学教育过分注意知识的记忆、应试的技巧,使学习片面化、被动化。这使得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不完善,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知识培养人才”变为“应试技巧高分机器”。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过分重视成绩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情况,也就是学生只有学习好,动手能力、身体素质等都较差,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适应现在国家人才需求的人,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建立的时刻,如果教师与家长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极有可能使学生出现叛逆、厌学、消极等不良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贯穿学生一生的终身素养,在培养上是一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善,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课本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虽然目前情况下,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学习到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具体方法,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必然可以将学科核心素质培养贯穿到教学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3.改变课堂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授课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地启蒙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心智发展还不完全,所以导致小学生自制力、学习专注力较差。在这个时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拥有良好的自制力、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奠定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小学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无疑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教学成为应试的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有所转变。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是当前教育改革下必须做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积极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开辟一条既可以培养学科素养、又可以学习学科知识的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 彭燕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导入[J].网络财富,2015,6:128.
[2] 朱延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策略 [J].新课程学习 (下),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