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盛开喜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有效教学的主旨已经渗入到了每一位小学教师的理念当中
        盛开喜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   55008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有效教学的主旨已经渗入到了每一位小学教师的理念当中,尤其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更加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当做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地方,教师又是课堂上知识的传递者,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年龄小、自律性较差的特征,所以很难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去学习知识,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这种情况异常显著,学生们缺少对数学公式、数学概念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使注意力不集中,进而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努力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课程教学环节复杂
        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都会在教学中设置很多的问题与内容,但是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些问题与内容一般都会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浪费在讨论之中,教师不仅不能详细地讲解知识,学生还不能深入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设置太多的教学环节,很容易让课程的内容产生偏差,倘若每一个环节之间没有联系,学生就不知道该去学习哪些知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省事而直接照搬网上的知识进行教学,非常缺乏创新性,让教学内容更加单一。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融入创新性元素,也没有与学生的特征相结合,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只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错误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增加教学的速度,却忽视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数量和速度,就让学生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与作业,他们觉得只要速度快,教学就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哪一门科目的教学,速度并不等同于质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师在建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要合理,要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解题过程以及掌握知识等都有一定的侧重。

只有根据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特征与规律去建立教学目标,并把其充分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才可以更好得增加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悟,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建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要以教学体系为主,然后再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详细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给学生认知钟表时间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已经拥有了对钟表时间的初步认识,但是对一些细节还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就应该要调整教学目标,把刚开始的认识钟表时间变成对钟表时间的自我发挥,让学生通过自己设置钟表时间去认识钟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更好的教学。
        (二)更新教学模式
        简单来说,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是在教学之中比较稳定的与教学策略相适应的一种结构。它可以科学地推动教学改革、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素质等,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库。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探索并更新教学模式。有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倘若一个教师能够掌握多个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等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倘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掌握分年级、分内容、分课题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毫无疑问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尽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非常大,但是教师也应该要注意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公正,并且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去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与知识两个方面去教导他们,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该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组教学。在分组的时候要把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把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推动每一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这种分组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增加学生在组内的讨论程度与竞争力,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与潜力,进而有效地进行教学。
        (四)重视归纳总结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做到上面提到的策略之外,还应该要注意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前都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小学的数学课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此外,也要让小学生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总结与归纳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自己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但是最好的方式是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在对其进行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时候再次学习知识,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就应该要充分了解有效性的含义,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重视归纳总结,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仙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J].当代家庭教育,2020(28):108-109.
[2]刘卫兵.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9):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