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园
嵊州市黄泽中学,浙江 绍兴 31245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领域对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更加强调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精神品格和综合能力以及物理思维的提升,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对应的品质与能力,还应从各学科角度切入,让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从而达到现代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标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探析进行了深度讨论,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探析
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与实验能力,还要从思想观念上,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物理观念,并且具有物理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感,这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改革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向。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结合教学设计和学生心理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吸取教学中的精华,优化物理教学设计,大胆尝试和开发新型教学手段,使物理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色彩、重新绽放,上升到新的领域,利用微课教学满足当前教学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增添物理课堂趣味性教学,挖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理论、概念过于抽象化,在学习期间比较繁复,物理课程理论知识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在实验操作上体现了强大的实操性,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能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重视课本和教材大纲上的内容,理论性知识讲授的比较多,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物理思维,极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实现高中物理课堂优质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当今盛行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在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讲课风格也需要转变,投入真情实感,声情并茂的展现自身讲课魅力,以最好的形象和亲和力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开动思维,加强思维跳跃性、灵活性。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为学生设置“陷阱”,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究来揭开物理知识的神秘面纱,真实体验物理学科带来的奥秘和欢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中的第一节《行星的运动》知识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开普勒三大定律,经过学生熟悉掌握后,再进行深入学习行星运动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该课程的学习,讲述物理学的背景知识基础上,掌握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从各多方面、多角度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体会科学发展的历程。首先,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行星运动的知识,避免存在对知识概念的模糊,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清新明确的行星运动轨迹,学生们观看后一目了然。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了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以及绕月运行的过程动画设计,学生观看后非常有代入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瞬间唤醒学生对行星运动的求知欲。
其次,在学生们投入状态后,教师再为他们讲解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分解,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打开思维空间,对行星运动进行不断的探究和钻研。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学生的需求,将沉闷的课堂气氛转变的活灵活现,让学生眼前一亮,对物理课堂教学重新认识,感知物理知识的神奇,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是一门理论知识抽象、实践性较强、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门综合型学科,高中物理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底,还要具备熟练地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之处,在一次次实验失败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锻炼不怕艰难、不畏惧、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格,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韧性来获取成功的喜悦。实验操作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不断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敢于大声说、提问为什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物理态度。因此,教师要迎合新课改的发展,由传统实验教学手段转变为现代化实验教学,大胆更新教学思路,与新时代教学接轨,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设计、探究、实践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把控物理实验规律,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从而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进行“小车速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教学实验中,教师给出相应的实验器材,这些实验器材是有一定限制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合理运用身边资源来完善实验操作,设计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别出心裁的实验,同时能够达到实验规律的探究。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的演示熟悉实验过程,正确启发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测。其次,教师将学生以互动小组形式进行划分,每组学生安排在6-8人,让学生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实验操作,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可以畅所欲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深彼此的关系,学生们集思广益、齐心合力共同努力完成实验设计。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纸带进行深度分析,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来能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再有还能让学生提前对学习难点和重点有充足准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重学习和探讨,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发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今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点教学任务,这需要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渗透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着手,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搭建和平共处、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真心共处、相互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创意性、多元性、趣味性的物理课堂,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强.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0(84):131-132.
[2]林铁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18-119.
[3]王小敏.高中物理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