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李萌
[导读] 根据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的标准和相关的素质教育要求
        李萌
        逸夫实验小学南校 山东 临清 252600
        【摘要】根据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的标准和相关的素质教育要求,数学老师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讨论反思能力的必要性,强调反思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举例反思能力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方法;思维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教材的不断实施,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是促进教育发展、培养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重点内容。让小学阶段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体现出新课标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观念。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效果上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整合,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学生需要将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回顾,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我反思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还处在培养的阶段,因此在解题时,老师需要及时引导和正确指导,使学生们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和计算,思考和计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行尝试解答的过程,来培养他们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让学生们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以便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老师没有给出一个直接而巧妙的方法定义,而是运用数学语言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经过运用不同的转换、联想观察,让学生得到理想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问题解决的这整个环节里,老师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回答的问题,活跃自身的数学思维,提出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分析并找出问题中的各种信息,以此当做解决问题的思路,以解决问题。自我进行反思,使学生不再局限于问题,而是运用发散式思维方式,通过解决问题的技巧来概括,进而提升学生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比如说,在解答小数混合运算7.5×0.4×1.25、4.5×5.3+5.5×5.3题目时,先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发现算式特征,找到解题规律,并引导学生们反思发现:整数混合运算的定律对于小数混合运算同样适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解答问题的准确率和解答速度。还能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们想一想还有哪些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同时找到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二、解答问题之后的自我反思
由于小学生学习时的自觉性还不够,因此就要实施解决问题之后的自我反思,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展小学生数学解题时的思路。当解答完数学题以后,老师就可以适当引导小学生利用提问题的反思办法开展学习数学知识的反思,一般来说常用到的问题都有:用什么方法回答这个问题?还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简洁的?你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经过解决问题,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法,它对培养小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助于小学生形自我反思的习惯。


例如,学习分数和解决分数问题:小红有本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天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小红两天一共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多少没有读?这个问题包括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法的计算,很多学生都能快速回答出,但是老师依然让学生们根据上面出的题目进行反思,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方便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能更快更准确的解决问题。
        
        三、课堂结束之前需要回顾反思
上课之前对数学知识反思是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的过程。通过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和研究,学生们会对要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在学习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内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知识在高层次上的概括,其中包含了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知识的过程,也就决定了渗透的数学思想,这就要求数学老师根据常规的教学,使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2、3、5这三个数的倍数特征时,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反思,这三个数字的倍数为什么就有自己的特征呢?别的数字没有自己的特征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使学生们能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这就是上课前进行反思的教学效果。
        
        四、课余时间进行反思
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反思,就是让学生们对多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复习的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反思是个复习知识的学习过程。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吸收和消化,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经历的教学环节。学生反思课后所学的知识,通过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有哪些知识还没达到老师要求的学习水平,以及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参考学校校园里的实际图形,比如对:课桌、讲台、操场、国旗等等,这些多边形面积进行复习,不断进行反思,观察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一题多解的解题习惯,掌握解题的重点。形成做反思日记的好习惯,每天反思当天学习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

        五、整合所有错题,在错误当中反思
只要有学习就会有出现错误的时候,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无论是小学生,还是老师,都难免会出现做错题的时候,为了使小学生在以后的做题中不出现在同一类题目中犯的次数,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整合错题集,针对每一次出现的错题都该实时记录在内,同时要认真仔细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是什么,在错题旁边做出标记。老师应引导小学生收集和记录出现错误的问题,并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牢牢掌握住错误的特征,并整理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尽可能要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现有的数学知识,更关键是的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技能。想要学好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学会反思也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学习技能之一,要想有效锻炼学生们的数学反思能力,只依靠数学老师对于学生的依赖性还是不够的,需要学生们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研究中来,不断思考怎样应对数学题的困难,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明韬.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J]. 学周刊, 2013(11):125-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