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优质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文彬
[导读]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要求优质高效。
        文彬
        重庆市开州区后河初级中学   405402

        摘要: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要求优质高效。但是如何做到优质高效呢,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要从传统低效、死板的课堂改革成为开放、高效的新型课堂,构建一个优质课堂成为许多老师、学生、家长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  优质课堂   构建
        优质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在我认为,优质课堂是老师讲的清楚,学生听得明白、学的轻松,课后作业学生能够积极的去完成。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知识认知以及情感态度上价值观的转变。教师细致、有趣的讲课,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掌握三大课堂要素,构建优质课堂
        1.需要教师课前的有效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传统备课中教师的备课只是熟悉课本,导致上课时教师机械式地阅读课本内容,没有展开讲解知识点,更不能将学生融入于情景之中。有效备课就要求老师需要提前将知识点系统的归纳好,将课上所用到的视频、实验器具提前准备好,清楚的知道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以及讲授的方法和方式。
        例如:以九年级上册的走进化学实验室课程为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将实验室的景象拍成照片,然后将实验室的规则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列举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和了解。可将实验中不注意实验安全的案例进行视频讲解,以告诉学生在实验中一定要遵守规则和注意事项。在讲解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标公示出来,让学生们提高警惕,不要去触碰这些危险物品。在药品的取用当中一定要告诉他们正确取用的方法。在讲到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上的问题时,一定要清楚明了的告诉他们,如果不是倒放在桌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提前的备课当中,想好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介绍他们。
        2.需要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讲授过程中,有效的教学很重要,需要教师将知识点梳理清楚并讲解明白。课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讲到什么程度,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让学生们有侧重点的去听讲。因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很长,很多学生都做不到一节课都在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这时就需要教师在知识衔接的时候,增加一些有趣的问答,或者是一些有趣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有效的掌握和理解所讲知识点。
        例如: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制取氧气的实验为例。老师在讲述氧气的制取方法时,可能比较乏味枯燥,这时可以增加一些制取氧气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深刻的掌握制取氧气所用的器皿、方法以及原理。在轻松有趣的视频播放中学习到正确制取氧气的方法,也能让他们知道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3.需要师生课后的有效互动
        有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只靠老师来建立的,它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一种课堂模式。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讲了多少”转变成现在优质课堂中的“我学了多少”。在课后,学生应该积极的与老师进行交流:课堂中所学知识哪里没有听懂、哪里还有疑问,以及是否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在课后,不再是布置完作业就结束课程,而是需要老师在课后积极地听取学生的建议,以创造出更优质的课堂。
        二、善于利用教学工具,构建优质课堂
        1.合理使用化学教具,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占主要的部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将实验的用具搬上讲桌。学习中的许多实验,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实验的现象以及实验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的对实验的认知有较高的提升。


        例如:以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老师可以将所用到的仪器都带到课堂上: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单孔塞、酒精灯、药匙、铜丝、带孔小药瓶、分液漏斗、水槽、干燥管及U型管等。实验所用到的药品: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等也带入课堂中进行模拟实验。首先老师可以先把这些器具和药品对同学们先展示一遍,然后可以在讲台上模拟实验。让同学们在看实验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和技巧,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对实验的原理掌握的更加深刻,对知识点更加熟悉,更有利于优质课堂的建立。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达成课堂优质高效
        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实验是不易操作的,这种实验我们就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运用多媒体教学,它可以呈现出声音、图像和文字,能够将课本上无声的知识点化为有声的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化学知识。例如:以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例,老师可以提前将酸碱中和实验的视频,下载到U盘里。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酸碱中和实验的视频,并讲解酸碱中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最后的实验结果。通过以视频的方式,让他们对化学实验有更深的了解。
        三、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构建优质课堂
        1.设计分层合作型课堂活动,合理使用课堂时间
        化学学科有一定难度,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参差不齐。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对于课堂的高效性来讲是一对矛盾。笔者发现在课堂中出现差异现象是难以避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的课堂活动设计,提高效率,让各种类型的同学都能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找到各种层次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并紧贴最近发展区提出一系列层次课堂活动问题。
        例如在初中化学《溶解度》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中,笔者设计这样一系列的层次性问题:问题1.食盐等物质能不能无限量的溶进总量一定的水之中呢?问题2.当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食盐的时候,你能想到什么办法促进他们继续溶解呢?问题3.当食盐不能继续溶进水中的溶液叫作什么呢?食盐还能往里面溶解的溶液又叫作什么呢?有没有一个标准?问题4.如何对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判断呢?问题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之间转化吗?问题6.有哪些办法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呢?笔者一下将这6个层次性课堂活动问题抛给学生并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分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设计综合实践型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鲜活而充满个性色彩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方案的制定、流程的细化、需要运用的资源、结论的评价都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教者则必须做好适当的引导。
        例如在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开州区长沙镇各水体水质现状及治理策略》。首先,展示四杯长沙镇的水样分别为河水、养殖池水、污水、井水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对比,并找到这些不同水体的污水处理策略,通过这个课堂实践活动同学们棠握了纯净水是如何来的、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净化水的基本方法如过滤、蒸馏、吸附等等。
        优质课堂的建立,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建立才能达到。这不仅需要老师,从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念,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制定出更适合优质课堂的课堂。更需要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理解性学习。
        参考文献:[1]李鸿俊.浅析初中化学优质课堂的构建[J].才智,2020(09):130.
        [2]张勇.新课改下初中化学优质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8):53.
        [3]杨长华.浅谈新时期初中阶段化学优质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152.
[4]岳芝峰.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构建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J].中学时代,2014,21(2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