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魏传勇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魏传勇
        济南市长清中学   25030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前言:
        数学学科是高中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为了使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一、重视学生探究热情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初中阶段,难度不断加大,并且知识点复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或者厌恶心理,长此以往积累不懂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在后期很难跟上数学教师的讲课节奏,甚至一些学生直接放弃了数学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主要是“灌输型”的,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过于详细,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不远的将来将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因此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压力较大,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容易使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产生厌学心理。对此,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能够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催化剂,无形中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探究活动引起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1]。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人教A版高一数学《随机抽样》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随机抽样的重要性,并且学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假设学生是一名食品卫生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某一个大型超市中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检验,检查饼干的卫生是否达标,那么学生们应该怎么做。

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合作交流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培养过程。对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高中学生的学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此外,数学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提出不能太难或者过于简单。如果太难,就会使高中学生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望而止步;如果过于简单,就会使高中学生认为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高中的求知欲。因此,问题的提出不仅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之外,还要难度适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人教A版高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数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分别是哪几种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还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记忆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重视教学总结环节,使学生在反省中自我提升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总结环节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有反思才会有提升,才会有所改进,数学教师要重视总结环节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同一年龄段之间,彼此之间更容易交流,数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取长补短的向他人学习,主动纠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人教A版高一《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一课时,通过节课的学习,学生要不仅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在图像交换中的应用,并且要掌握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在解决三角函数的求值、求参、求最值、求值域、求单调区间等问题中的应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节奏较快,一些学生可能无法准确的理解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活动,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从而为数学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对此,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珺.拓宽解题思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20(35):35+37.
[2]万凌寒.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