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远
福建省安溪第五中学 362431
摘要: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差异性,这就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依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的设定,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数学;运用分析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批次的学习目标确立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按照教育教学目标就你行课程设计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成绩。教学目标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与把控作用。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具备“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对待的学习机会。
以“整式的乘除”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与掌握水平,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设计,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第一层次应该是学习能力较强,对数学的整式乘除知识点的运算方法、运算技巧等都能够快速掌握,并通过学习基础的运算知识还能够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第二层次应该是能够独立完成单项式乘以或者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或者除以多项式的复杂式运算,并通过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对其公式以及运算特点进行深层分析,进行类比、归纳与转化公式的学生[1];第三层次则为能够基本理解与掌握同底数幂的 乘法或者除法运算法则以及公式,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司几何背景,并能够依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的学生。通过这种特殊的“差异化”教学目标设定,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数学教学课堂的目标性、实效性与全面性,让学生能够运用基础数学知识解决更为复杂、实际的数学问题与现实问题。
二、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参与,引导学生紧跟教学学习进度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面临着厌学或者学不会的现状。针对这些对数学知识不能够快速掌握的学生以及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鼓励法,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课堂中的提问,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多思考、多参与,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思考与自主创作,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更加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查缺补漏,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提升不足[2]。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针对学生的现状问题“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指导思路,跟上学习进度。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做种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学习眼界,解放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特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建合作学习小组,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运用成立合作小组的形式,创建高效、充满活力生机的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建学习合作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发表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融洽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转化思维方式,善于融合思想。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让学生接纳与包容更多的思维方法,学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策略,有效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实现班级与小组学生的共同进步。
比如,在进行《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济宁分组讨论与分析,教师不用局限于分层等级的合作,而是采用打乱顺序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组合与合作,平等合理的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依据变量关系进行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分析出自己对用表格、关系式以及图像表示变量间关系的独到看法与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合作与互动中吸取其他学生的思维模式与独到见解,还能够充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别人,有效发散自己的数学思辨能力,从而丰富自身的数学思考方式,达到学习合作共赢的学习目标。再比如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在开展“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学习合作小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大胆尝试对所学过的几何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此过程中,如果第一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可以帮助第二层次的学生,引导他们这种教学内容应从哪种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四、强化教学评价作用,实行分层次的作业布置方式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起到了检验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布置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具体状况。在实行分层次作业布置教学方式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结合学生的额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次的布置课后作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积极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作业,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巩固,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培养综合性的社会有用人才,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引领学生适应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星.高三语文复习差异化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8):158-159.
[2]杨洲,伍家洁,金晓严."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差异化教学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