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诸葛瑞杰
[导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方式,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具体阐述
        诸葛瑞杰
        集宁新世纪中学  012000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方式,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具体阐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以科学探究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实现人才素质方面的立体化培养课程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做好准备。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前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为发展目标,在提升课堂互动性的同时,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构建有限的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强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要想快速成长,就应该合理有效地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问题驱动机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一、改进教学理念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脑、动手、交流等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逐步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导入中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关于新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完全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先通过提问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确定接下来教学的侧重点,提问应该从最简单的问题出发,在深入到所学知识的内核中,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一颗颗“珍珠”,根据重点问题把一个个“珍珠”串联起来,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的更持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采用小组式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能够形成学生之间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相互补充,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动脑、动手、交流的作用,在共同学习中既能够获取知识,也能够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从而形成合作最大的价值。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中,教师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正弦和余弦定理》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弦和余弦定理之间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正弦和余弦定理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变形形式是什么?通过正弦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一类问题?三个问题难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前两个问题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回答出来,第三个问题是比较有难度的,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探究进行解达,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多元的、探索性的、合作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把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学的形式缺乏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想要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在课堂上,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通过教学艺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这样学生会学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爱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时教师可以研究课堂问题的趣味呈现方式,不管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思考,都能够将学生带入探索数学知识的趣味世界,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变化率与导数”相关知识时,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1、两家企业出售同一种净水器,甲企业赚了11万元,乙企业赚了4万,你会选择哪一家企业进行投资呢?2、甲、乙两家企业出售同一款空调,甲企业2年时间赚了11万,乙企业2个月赚了4万,你会选择哪一家企业进行投资呢?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多媒体呈现画面,让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将“导数”引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导数吸引学生探究更多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大大提高。
四、用问题进行总结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教学,即通过及时的行动,评价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既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能够促进师生交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受意见,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形成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和融合。在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接受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得到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早已经不再课堂上了,教师的总结也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种评价方式,还会导致学生缺乏对过程的思考,会导致学生只注重归纳,忽视过程,不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形成严谨的科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参与其中,这样学生能够给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有着深刻的印象。通过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从问题教学入手,改善自身的教学手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思考[J].新课程,2020,(11):171.
[2] 贾勇.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