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闯
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354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大学录取的依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应当正视当前学生综合素养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的发展,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及管理措施,优化内部教育资源的整合。班主任不但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学校辅助教育的作用与优势,推动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现阶段,对高中教师而言,德育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都为了提高这一理念的教育成效而身心俱疲,可很多时候最终成果仍然不尽人意。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情绪较为复杂,面对高考的重大压力,又处于青春懵懂时叛逆心也比较严重,教师若强迫他们学习,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导致他们逐渐畏惧、厌恶知识的学习,无法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秉着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激励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找寻到现有的教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丰富教学手段,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班主任实施激励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高中教育的总体教学目标密切相连,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该转变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教学策略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树立平等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提升高中德育教育质量。教师在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性。
激励教育在高中德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坚持不懈的信念,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对在课堂中表演良好的学生及时肯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以此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不由自主的便投入其中,突破自身的桎梏。当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后,他们的内心便会激发出强大的学习与生活动力,遇到困难后能够及时勇敢的面对,不逃避、不放弃。学生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分辨是非,不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客观公正的看待现实问题,彰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时,还没有具备一套完整的激励策略,仅仅是走一下形势而已,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明显,弱化了教师的专业职能,部分教师将工作完全交给了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以此对整体的认知不足,对学生的性格特征更是完全不了解。教师在德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时,能够鼓励学生的项目很少,方法也较为单一、没有创新性,满足不了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并且受传统观念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当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还采用着理论灌输模式,就连学生站在台上讲课时,也仅仅是将教师的话语重复了一遍,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许多教师对德育的理解还不够充分,不能将实践活动融入其中,无法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学习体验,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没有形成具体的德育激励教学制度,缺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高中德育教育运用激励手段的有效策略
(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采用激励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鼓励他们参与到日常的活动当中,比如运动会、绘画才艺比赛及歌唱活动等。
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使其为班级争光后可以获得应有的荣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敬老院照顾、看望老人、进行植树活动、宣扬法治精神,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当中感受到德育的意义,时刻被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得到锻炼,明白事理,养成良好习惯。口头上的德育说教与激励对学生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只有让他们进行切身的体验,才能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高中学生大多都是非常感性的,因此班主任想要在激励中提高德育成效,就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充分遵守班级中的规章制度,在细微的事情上对学生进行夸赞,比如讲究卫生,帮助同学和节约用水等。班主任要将学生在这种小事中所体现的品质剖析放大,让其他学生去学习效仿,提高德育激励效果。
(二)制定健全激励措施,奖惩分明
高中德育实施激励策略的目的便是要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培养良好的精神与品质。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使其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激发出主人公意识,为其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继而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还要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起到榜样的带头作用,调动出参与的激情,构建文明且和谐的班集体。高中教师要掌握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水平,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人格与伦理的差异分类,依照着不同的类比对学生进行激励。
例如,当班主任面对那些没有上进心的学困生时,便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德育目标,在日常小事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与表扬,减少对这类学生批评的次数。有专家统计过,教师对后进生的一句不满足以消除掉对他们的十句赞扬。他们的内心是非常脆弱且带有一丝自卑的,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心理的辅导相结合,提高自信心。而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定制出较高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褒奖,促使该类学生在全面理解并掌握教材的同时,能够拓宽课外知识,提高核心素养。高中班主任要秉着奖罚分明的原则,奖品的购入要符合学生的个人需求,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挑选,只要跟生活与学习相关的均可。如,钢笔、海报、球衣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认可,多进行的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感受,继而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优秀学生继续保持。
(三)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作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前提,也是学生内心尊敬老师的要求。班主任要有正确的师生观,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也许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小事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更渴望得到每一个老师的关注,当班主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把后进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公平对待,就会从内心激励后进生发生转变,只有后进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整个班级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会游刃有余,更加轻松。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要秉承着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德育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坚持做到结合生活实际,触动学生心灵;制定激励措施,及时有效奖惩;强化德育意识,营造班级氛围这几大关键方面,使学生了解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提高综合能力,使其高中学习生活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陈健.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165-166.
[2]宁德芬.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20(09):96-97.
[3]张性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及方法探析[J].新智慧,2020(21):33-34.
[4]陈其璞.互联网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