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宗远
广西省来宾市解放小学 546100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深入人心。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起步阶段,小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有的比重偏高。很多教师开始从小抓起,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工作和教学进步的科学协调及合理安排,着眼于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在创新工作方法及形式的基础上,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学校;德育管理;创新策略
一、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及进步的今天,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备受诟病,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及改革的实质需要。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变动比较显著,其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方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为了确保对症下药。我国需要坚持从小抓起的教育理念,关注德育教育的突出地位。了解德育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养成正确人生三观。
二、小学学校的德育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有时效性和有效性较强。大部分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心理生理还不够成熟。因此,思想非常单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到的作用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关注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让学生能够对外界事物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知。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需要关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
其次,德育教育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博大精深,但是,在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直接入侵,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德育教育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非常丰富,是传统文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国民的综合素质教育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发展,只有真正的落实小学德育建设工作,才能够充分体现少年强则国强的重要意义。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及突破。
三、小学学校德育管理的现状
目前的小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不够理想,面临着许多的教育困惑及压力。首先,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教育内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土壤,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单一,主题活动的开展频率偏低。其次,极少有教师能够主动利用各种传统节日,让学生在主动分析时,既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又能够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及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动性不足,同时强度不符合教育改革的实质条件及具体要求。最后,教师没有充分的发挥标杆的作用。学生缺乏学习模范,难以真正的体现道德素养提升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极少有教师能够主动调整精力和时间,采取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明确不同阶段的教育计划,整个教育教学方向不够科学及明确。
四、小学学校德育管理也得创新
(一)科学安排教学
首先,学校可以主动开设传统文化大课程,加强对教学时间和空间以及激励的合理安排。传统文化大课堂能够更好的体现年度德育教育计划工作的指导性和全局性。教师可以主动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元素。根植于德育教育的现实条件,更好的促进对症下药。其次,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积极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校园文化墙、校园宣传栏以及校园广播都是非常有效的宣传及传播载体。学校可以将校园公益以及好人好事融入其中,关注德育氛围的进一步塑造以及营业突破。最后,积极丰富各类主题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观念。关注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利用以及调整,集中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自主参与之中意识到这些活动的主题教育价值,主动熏陶个人的心灵。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发展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启蒙教育阶段就为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这一点导致许多孩子的学习压力较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孩子的存在自卑心理,较为固执,严重甚至出现了抑郁。这些严重影响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及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的调整个人的心理状态。另外,家长和教师需要保持密切联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教学辅导方式的进一步调整。
(三)树立标杆榜样,引导学生学习模范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教师需要关注目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指导作用。积极制定各个阶段的学习计划以及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目标的指导下不断前行,明确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方向。教师个人需要当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主动树立标杆榜样。注重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指导学生、服务学生。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简单的语言灌输,现身说法。真正利用自身的实践来引导和教育学生,确保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青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潜移默化的引导为中心。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内化德育知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个性。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学校中,教师需要创设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班风。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全方面熏陶以及感染,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指导下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这一点对道德情感教育以及道德意识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外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彰显学生的重要价值,确保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较为复杂,教师需要以细节要素分析为依据。主动利用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目前的环境氛围。
五、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富强的智力基础,同时也是民族的希望。为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校需要关注知识讲授与德育管理工作之间的完美融合。充分体现主力军的作用及价值,关注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的创新。了解德育工作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刚宁.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点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2):273.
[2]马继学.小学学校管理中德育教育策略[J].孩子天地,2020,000(004):P.7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