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峰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322200
摘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进行教育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开展的基础是以我们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在学校里推广的越来越广泛,教师和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注重学生们德育的教育。而且,小学的德育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人品和品格的养成。本文将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此时的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很模糊,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他们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也不知道做错事会有什么后果。由此可见,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工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的。这节课的课程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一个整体的真善美的思维概念,增强学生对外物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重视自身素养,树立德育意识
教师除了要完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还要承担起学生“修身、养德、做人”的德育重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就决定了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也要很高。如果想培养出一个有很高德育素养的学生,但是其教师的德育素养不高,也是不可能实现培养出德育素养高的学生来的。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人诚不欺我,教师要把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给学生,用这种正面的能量来引导和影响学生,从而起到教育的效果。正如这个必须所说,教师要以德育人,以德树威。教师有了强烈的德育意识和优良道德品质,就会对小学的道德法治教育里的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信心。在信心的指引下,教师会迸发出一股巨大的能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学生。
二、运用多媒体,渗透德育
小学的德育与法治这门课的开展,是以我们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教学,要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场景,来营造出一种教学情景,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以此来达到教师本节课情感教育的目标。比如,教师在讲《我们不乱扔》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出四种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自觉产生保护公共卫生的意识,改善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通过这些主题,最后让学生明白,把垃圾捡起来、整理好并带走,是一个文明的做法,这更是一种责任!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可以以播放“我喜欢哪种情景”主题的情景为例。教师可以播播放草地上到处都是果皮、纸屑等垃圾,教室里桌面乱七八糟、黑板也没擦、地面上也有很多垃圾……;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继续播放另一个情景,校园里干净美丽,教室里整洁卫生……。
最后让学生选择,学生自己喜欢哪种情景。毫无疑问,肯定每个学生都会选择的是第二种情景。其实这两种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放在心里。教师通过多媒体PPT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可以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通过教师的一番讲解,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培养出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有了第一个主题的经验,以后的几个主题,更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爱护公共环境,是为我们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在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中生活,可以使大家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让学生把爱护环境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这样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深化德育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开展,是以我们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把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面对着熟悉的生活场景学习,这样才能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乐意主动融入到学习当中去,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课时脱离了实际生活,用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上课肯定会感觉灰色难懂,上课睡觉的现象也会更加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高,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成果。比如,教师在讲授《周末巧安排》这节课时,可以深刻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谈一下他们的周末是怎么过的,周末如何安排的。对于周末的计划,学生肯定会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是自由放松的周末,有的学生是自律的周末。对于得出的这两种周末假期的度过方式,教师先不要评判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不好。与之相反,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先引导学生们想一下或分组讨论一下:不同的周末假期度过方式,会对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他们可以认识到,自由闲散、没有规律、没有计划的周末,不仅会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周末假期,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的成绩发展。他们就是明白,度过一个有计划、有安排的周末才会更有成就感,有更多的收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养成时间意识,促使他们养成做事有计划 有规律的好习惯,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快乐每一天。
结束语
小学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树立青少年的个性和建设良好心理的殿堂。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要完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业责任,还要承担起学生“修身、养德、做人”的德育重任。把祖国未来的花朵教育的更加出色,思想和品德都相当出色,这是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这更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每一位教师都要给自己一个正确而精准的定位,要转变思想,更新自己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闫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小结.[J].祖国.2018(15).
[2]周洋.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方式方法浅析[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5):1-1.
[3]王培志. 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看法[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6(3):16.
[4]王晓薇. 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A01):P.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