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郭小霞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改善,过去的应试教育成果一直不太理想,
        郭小霞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初级中学   526060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改善,过去的应试教育成果一直不太理想,如今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前提,很多课程都已经开始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音乐教育同样如此,如何实现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达到以艺育德,以德促学是所有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以意育德;以德促学;音乐教育;渗透
        曾经有人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首先是为了培养人。中学的音乐教育除了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关键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中学音乐教师更应该承担这样的角色,让德育教育意识充分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以身作则,给正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一、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实施了好多年,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大的成就,也带来很多的弊端,应试教育间接的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让学生更加的唯分是图,以为只要取得了高分,自己就无所不能,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法律不允许的事情,这些年高智商犯罪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这可以算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不代表应试教育的全面失败。
        德育教育在我看来是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成为一个对家乡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成功的德育教育会对学生成长和整个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教学应该主导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进行从爱国教育方面渗透,对于中学生德育教育会是一个很大的助益。
        二、以艺育德,以德促学--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为了教育基础的音乐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可忽视,如何改变当前的音乐教育模式,渗透德育教育进行音乐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去尝试解决的课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加强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教师承担的音乐教育从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育上升到渗透德育教育的音乐教育,更加强调教师本身的德育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否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否愿意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教师永远都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会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体系。
        只有音乐教师的以身作则,音乐本身具有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才会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才会明白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才能够给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土壤,对于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有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
        2.2把握音乐教材的选材
        20世纪中期,我国处在水深火热的时代,那个时代也诞生不少的爱国主义作曲家,也诞生了不少的爱国情怀的歌曲,音乐教育工作者把握住那个时代的歌曲,让学生从音乐产生的背景理解,去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怀,能够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能够很好的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
        例如花城出版社七年级音乐课程第一章《爱我中华》,歌曲表达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国家。

我摘选一段其中的歌词如下: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
        嘿,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整首歌曲传达的感情都是满满爱国情怀,满满的爱国主义,满满的中华团结一心,这样的音乐教材的选择能够很直观的表达出爱国之情,能够很直接的通过歌曲直击学生的内心,能够在歌声中给予学生内心一定震撼,能够很好的从磅礴的歌声体会祖国的团结和强大。
        2.3音乐教师深挖教材,音乐背景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发生在每一天,如何保证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要去尝试和钻研的课题,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除了注重教材的选材,音乐产生的背景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很多的音乐产生的背景都是积极的感人的,有的抒发着爱国的情怀,有的表达着坚强意志的体现,有的在默默的支持的国家前行,用音乐来警醒世人为国家奋斗。这些是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音乐的产生的背景上下功夫。
        例如花城出版社初中音乐《渴望春天》,这首曲子有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创作,这首歌曲一直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整首歌曲语言简单、朴素同时极富表现力,节奏轻快、活泼且不张扬,整首歌听完给人的感觉就是舒服、简练还有完整的满足感,如果不仔细研究背景,给人感觉就是一首抒发美好的向往,一幅美好的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很温馨。其实仔细从莫扎特当时创造的时候研究可以发现莫扎特当时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让人惊叹的是整首曲子没有丝毫的悲伤和抱怨,整首曲子节奏轻快。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歌曲产生背景研究,这首曲子的创作表现莫扎特的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我们中学生能够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能够乐观对待,能够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能够仍然守住初心和国家站在一起,努力奋斗,给予国家最大的支援。
        前面三个方面的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我对于未来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予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路和想法,能够让音乐教育更快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能够让德育教育更快的、自然的渗透融合到音乐教育,能够让中学生有一个好的德育教育平台和环境,给祖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
        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如何进行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是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研究的,是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从自己做起,才能让教育工作者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才能保证中学生受到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对于未来学生发展和国家发展会是很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玲.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J].文教资料,2010(10):123-124.
        [2]傅锦林.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北方乐,2017,37(17):219.
        [3]张梅红.浅析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8(2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