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阳
宜兴市城西小学 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所进行的音乐学习往往就是实现对简单儿歌的演唱,往往对音乐所蕴含的知识并没有产生一定的理解,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则对其提出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演唱技巧以及实现基础乐理知识掌握的要求,所以低年级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重视对乐理知识的教学,并且还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展开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而使得小学生能够高质量的进行乐理知识的储备。本文则将对音符的记忆方法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音乐要素的认识途径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低年级小学生乐理知识储备程度得到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乐理知识;策略
前言:
通过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只能够在20分钟左右实现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往往通过带唱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会对歌曲的演唱,与此同时往往还会通过体态律动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一首歌曲进行有效的记忆并进行演唱[1]。但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唱会一首歌,唱好一首歌”的教学要求,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而要想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发掘音乐的内涵,并让其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奠定一个坚实的乐理知识基础,进而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认识音符
在低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可以分为教唱课和鉴赏课这两个类型,而这其中教唱课往往是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课程[2]。而且教唱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要能够对音符产生一定的认知,而在对音符展开学习时学生往往会误认为其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数字和音符进行区分,那么教师就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对音符产生更深刻的记忆。
(一)利用色彩上的刺激,使学生记忆音符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音符产生一个更加形象具体的认知,那么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使用7张颜色不同的卡片来进行音符卡片的制作,并让每一个音符对应一种色彩。这样一来通过色彩上的不同学生们就可以在视觉的影响下对音符进行记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出示一幅卡片然后弹出与其对应的音高,然后再让学生对每一个音符的音高产生一个更深入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可以更好的促进其音高概念的形成。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每个单音符进行弹奏,然后让学生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卡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每个音符的音高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
(二)用趣味故事记忆音符,感受音高
由于音符由7个基本音所组成,所以教师就可以将其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一故事进行结合,然后使用7个基本音do re mi fa sol la si来对小矮人进行命名,并以故事来对这7个音符展开介绍:“同学们,大家应该都读过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而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堂上也来了7个小矮人,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七个小矮人的特点进行讲解”。而教师在对7个音符小矮人进行展示时,则可以对颜色不同的音符卡片进行利用,然后对音符组成五线谱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讲解。在七个小矮人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往往就可以对音符以及五线谱的特点产生一定的了解,使得其实现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二、认识简单的音乐要素
(一)音的高低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音的高低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声音为切入点,比如在动物中,老虎所发出的声音就可以代表低音,而喜鹊等鸟类的声音则可以表示高音。而在打击乐器中,鼓的声音可以代表低音,而三角铁的声音则可以鲜明的体现出高音的特性。通过将这些声音进行对比,学生对音的高低就可以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使用钢琴来对跨度大的音节进行弹奏,以此来让学生对音的高低的认知得到巩固。
(二)音的强弱
当学生在接触到音的强弱这一知识点时往往会被以往的大声小声的错误叫法所误导,进而使用大小来对声音的强弱进行描述,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对声音强弱的定义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避免学生对声音的强弱产生错误的认知。例如,在对《大雨和小雨》这一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先对下雨时的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学生通过倾听然后联系自身以往的经历就可以对大雨小雨的不同力度进行感知。而在进行演唱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力度来进行演唱,小雨需要较弱的声音而大雨则需要较强的声音,接下来再告诉学生较强的声音可以用“f”表示,而弱声则可以用“p”来表示,进而使得学生对音的强弱的定义能够进行明确。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在对音的强弱进行描述时不能使用大小来进行形容。而在之后的对《大鼓和小鼓》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音的强弱的理解进行深化,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演唱时的强弱进行辨别,然后让学生通过拍腿、拍手、点手心、拍桌子等方式对身体的部位进行调动,并以此来实现对音的强弱认知的巩固。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进而使得课堂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
(三)音的长短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的长短也是小学生需要予以掌握的一个重点的知识点,而在让学生对音的长短进行认知时,教师就可以对生活中的声音进行利用,比如流水的声音、水滴掉落的声音、电话响铃声音等并将其进行对比。通过这样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声音的运用,学生往往就可以更加直观的对声音的长短进行理解,进而认识到水滴掉落时发出滴答声是短的,而电话铃声的声音和流水的声音是长的,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进行演唱时更好的对长音和短音进行识别,并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为了使得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够得到有效的奠定,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渗透,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加充分的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并且使得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这将对其今后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培育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祝晓萌.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研究[J].大众文艺,2020(12):182-183.
[2]王雅丽.浅谈小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与对策[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