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飞
临沂北园路涑河小学276000
摘要: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课程,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有了明显的变动。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教师开始根据目前的教学工作开展现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其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以及强化尤为关键,这一工作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一、引言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大部分主要以教师的简单示范以及讲解为中心,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教育教学创新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体育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了解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规律及特殊要求。明确目前的教育工作现状,通过对实际教学效果的分析及研究来更好的促进学科教学创新。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是非常显著并且十分重要的教学问题。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体育教师持有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因此,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只能够停留于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生的学习差异、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主动性直接被教师跳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角。教师直接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喜爱程度和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区别,自身的体育运动接受程度和身体负荷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明显,教师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
(二)教师素质低
教师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有的小学领导人只关注主科的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学缺乏相应的重视。因此,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师准入门槛偏低。另外,整体的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不够理想,该学科的教学工作无法实现突破性的进展和全面革新。难以更好的实现激发学生能动性、吸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目标。另外,对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农村地区来说,体育教师的数量偏低。整体的师资力量不足,直接由其他教师所兼任。这一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和体育知识,难以进行合理科学锻炼。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三)体育器材限制
学校过于关注理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的教育教学设备不符合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教育经费直接被其他学科所占用,体育器材体育设备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更新及维护。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体育器材的束缚,难以实现实质性的进步及革新。另外,现代化的体育器材严重匮乏,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生无法学习相应的体育知识,体育锻炼频率偏低。对于一些教育用户的农村地区来说,体育教学的经费比较有限。整体的教育设施非常落后及传统,难以提供必要的体育设备和教学场所。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需求直接被无视,现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非常单一和贫乏。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教师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与全面推进的要求。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强化及落实需要以此为依据。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体育四年级水平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跨越式跳高》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体育能力着手,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体育知识和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呃丰富学生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学生身体平衡技能的学习节约提升非常关键。教师可以将单腿跳跃、单腿站立、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活动融入其中。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为主角,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身体平衡技巧。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实现游戏玩耍与教学改革之间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全面的激发。学生也能够产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意愿,整体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升明显。
(二)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和智力基础,教师个人需要关注专业体育知识的学习。与同行保持联系,积极探索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创新需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其中合作探究式的教育方法对教师教学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注重反复学习及修炼,了解情境体验式、分层教学式以及其他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通过对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动性的分析来实现合理分层,保障自身的素质以及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动性和意愿,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
(三)丰富体育器材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建设工作较为复杂,丰富多样的体育器材是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保障。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自身提升,另一方面需要促进体育器材的丰富化、多元化发展。主动与学校领导者保持联系,寻求领导的帮助。学校需要关注体育教师准入门槛的提升、了解教师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确保教师能够做到熟练使用。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以及体育器材的丰富工作同等重要,这一点都能够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学校需要注重教育经费的合理利用,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丰富体育器材及内容,积极引进最新的体育器材。另外,已有的器材也非常关键。学校需要注重定期的维护以及及时更新,积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更好的构建完善的维护制度。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以及支撑。
(四)坚持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体育教学新模式的作用非常显著,教师需要了解不同教学新模式之间的联系,注重有机整合和灵活调整。比如在讲解小学体育人教版五六年级《8.4×50米接力跑练习与比赛》时,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的分析是第一步,这一点也是教学模式得以有效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促使学生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需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关注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大力落实,让学生能够在丰富体育教育资源的指导下主动地接受教师新教学模式的指导。确保自身能够掌握不同的体育锻炼技巧,主动完成各个知识的探索任务。
四、结语
在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试验的过程,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工作也产生了新的转变。为了为了确保该学科教学拥有更多的活力及思路,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角色转变为依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教学创新的步伐及速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雷.新课标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浅析[J].黑河教育,2020,000(002):81-82.
[2]刘聪.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4):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