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晶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 323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下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现下社会要求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音乐创造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现下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音乐创造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注意事项
音乐创造教学更加注重强化学生创造力,在育成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则与原则,在本质上与胡诌乱扯有着很大的分别,在实际实施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把握其中的度,做到有节制,才能保证学生在常规化的音乐教学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目标明确的音乐教学课堂,为学生传授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立足常规进行教学改革与革新。另外,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开展,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合理的进行变革与更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元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小学阶段,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理,比较活泼,为更好地创设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特征与规律,灵活开展教学课堂,充分挖掘学生创造力。
二、小学音乐应用音乐创造教学法的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发掘音乐创造教育因素
作为生命和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对于小学音乐教材,其中的内容编排是经过诸多教育学家和专家精心筛选的,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创造教育因素。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地将教材中蕴含的音乐创造教育因素发掘出来,通过相应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想象力、发展思维力,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美,接受音乐艺术美的陶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将教学活动的开展局限于教材,还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音乐作品中,音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发掘与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例如:以“祖国,你好”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一首歌》,以及能够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能够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其中,按图格拍击、编创、传递节奏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音乐节奏的编排,以此实现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相应的教学知识与内容,促使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彼此的看法与观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中,进行节奏创造,然后将自己所学所得应用于实践。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哪个方面,教师都可以渗透创作教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各种声音列成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相应的声音写出节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例如:以“小小音乐家”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聆听乐曲《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声,体会乐曲的情绪,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绪,介绍并演奏自己的乐器。在实际教学中,为更好地导入教学课堂内容,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关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乐器。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教学课堂上,从而为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制作一件小乐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利用自己充满想象力的思维,制作相应的小乐器,以此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三)加强“器乐进课堂”实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包含两种——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等)和小打击乐器。在实际教学中,有关小打击乐器,能够在歌唱和演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小打击器乐,能够很好地表达出相应的节奏,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节奏和节拍。并且,小打击乐器,能够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器乐连起来创编出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有效提高学生对打击乐器的认识。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能够有效加强学生音乐创造性的培养。
例如:以“好伙伴”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同伴进行曲》四首作品,反应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引入管乐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利用管乐器进行音乐创作的欲望。
总结:
总而言之,音乐创造教学法,能够提升小学音乐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发掘音乐教材中蕴含的创作元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加强“器乐进课堂”实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熙文. 音乐创造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07):22.
[2]邹小庆. 音乐创造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 艺术评鉴, 2016(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