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心理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李海婷
[导读]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一首歌曲心情激荡或压抑,
        李海婷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初级中学   526060
         摘要: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一首歌曲心情激荡或压抑,很多人虽然乐见其成,却不甚其解,这其实就是音乐对人们心理上的作用。当人们不再为最基础的物质生活奔波时,精神层面的生活就会得到逐步提升,音乐现金作为一种人们生活和交流的基础方式,它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无可替代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心理健康;关系

引言:早在19世纪中叶时,音乐与人类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已经初现端倪,只是当时人类的研究还比较浅显,只是针对音乐与感觉之间关系的研究。到20世纪初针对音乐与心理健康的音乐心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才逐渐的被重视和分离出来,也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的乐感,开发人的智力和创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音乐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音乐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性格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敏感阶段,这一时期一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增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这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增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和办法。音乐一方面能够对人的性格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影响其情绪的产生,也能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的训练上也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形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高尚的评价、鉴赏能力和情操,对于净化其心灵,实现对思想的赞扬以及道德的歌颂等都有着积极意义,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崇高理想的树立与实现也都离不开音乐的作用。
(二)音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容易更普遍,而作为单个的社会人,人际关系对于其生存与发展都是无可或缺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真实情况反映。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满足一个人自身的主观评价,也是其被认同被肯定的直接表现方式。而一个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必须要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充分的融合起来,音乐教育就很好的为此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音乐的魅力也有助于中学生积极的投身于音乐活动与音乐事业中去,这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立拓宽了渠道,对于其终身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音乐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力。
        智力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因素之一,受先天生长发育与后天培养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音乐作为学生后天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多方面的对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轻松优美的旋律能够使人体的脑细胞质量得到提升,以此来达到促进人体内分泌调节的目的。曲调激昂、振奋人心的音乐也会使人的大脑处于一种兴奋和散发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其潜能都会被更大程度的挖掘出来。
(四)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越高的审美水平对于人精神世界的影响作用越大。初级的审美水平会让学生的心情感到愉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转变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看法,改善消极和不良情绪。审美意识越强,审美功能越完善,初中生抵抗消极情绪的能力也就越强,这对于初中生形成积极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像是《礼仪之邦》这样的名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就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试析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办法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小学与高中的过渡期,此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思维逻辑能力有了一定的拓展,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教师就可以针对此阶段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信息化的今天,90%以上的音乐都会如有与之相匹配的MV,有些甚至还有很多的版本,每个版本的主题和意境都不一样,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影视资料或有声资料插入到课件制作中,充分的创设出与之相对应的情景画面,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的丰富和灵动。教师也可以根据此阶段学生的社会特点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要素,比如时下流行的动漫音乐、游戏音乐等,再通过自身的引导来开启愉悦而又有趣的音乐教学,这样的教学预期效果可想而知。
(二)注重古典音乐教学。
        有数据表明古典音乐有助于人际关系之间的和睦相处,而且古典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源远流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要求对于促进人们心理需求与社会道德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古典音乐又被称为高雅音乐或严肃音乐,作为我国的国学经典,其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对于培养我国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等都有着积极的一面。当然现代流行音乐也有它的社会价值,它充分的表现了人性对于困顿与束缚的抗争,却也过于世俗化,对于培养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等并不适用。像《紫竹调》,《琵琶相》、《江南》、《深山禅林》等。
(三)实现教师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作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仅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做到与时俱进,还要不断的尝试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当然,除了职业水平和职业技能,教师对于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也是不能够忽视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到爱岗敬业、公平公正和认真负责,还要学会以自身的魅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充分做到,威严与关爱并存,让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为人师表者[1]。
(四)充分运用心理治疗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实现自我进步提升的关键,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充分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音乐治疗的方法来进行。音乐治疗的方法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是学生集体交流,分组交流或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交流,并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还应该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建立起完善的音乐治疗体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家庭、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对于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等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89):155-156.
[2]郭婷. 音乐教学:“乐”为主线 “审美”为核心[N]. 西安日报,2020-10-26(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