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王妮
[导读] 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鉴赏能力,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实现美育。
        王妮
        商州区第一小学技校教学部   726000
        摘要: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鉴赏能力,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实现美育。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现下教育要求教师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培养与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对美术产生兴趣,对于教学活动,学生也缺乏学习积极性。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前言: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学科,小学美术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下美术教学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优化这一教学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工具,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一、小学美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很多社会领域中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尤其是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追求艺术的美感。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有效传承艺术文明,加快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个别地区艺术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美术教学中展示男、操作过程繁琐等问题。此外, 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这门学科,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以及一定的学术价值。人类从小的时候,就具备发现美的意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时期,但是对艺术的相关事实还不够明确,需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与指导。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利用纸质版美术作品,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较为有限的传感形式传递学生相应的作品。对于美术教学,如果单一地凭借文字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将会导致整个教学氛围较为低沉,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将美术作品以声、文、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为学生营造具体可感的艺术氛围,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例如:以“小鸟找家”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能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以及以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思想。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涉及到的连环画通过电脑动画呈现出来,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连环画故事,通过音乐和画面吸引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故事情境。在动画播放到“小鸟因为天黑,找不到回家的道路时,急得在哭”,教师暂停画面引导学生思考鸟的感受以及小鸟最需要什么?
(二)增加视听信息,转变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由色彩、线条、面等构成的艺术学科,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构建直观地学习环境。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还处于感性层次,无法深度理解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状况,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实现空间置换,增加思维表象。
        例如:以“巧妙的组合”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引导学生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欢快的引入,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美丽的图案,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下,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教学课堂,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切割与叠加几何体,以及要求学生上台实践,教导学生如何利用多媒体叠加出来几何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打破常规的视觉习惯,拓展学生思维,增加教学内容趣味,增强学生学习体验,通过自主实践,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与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台下的学生跃跃欲试,从而实现学生积极性全面地调动。加上图文并茂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学活动缺乏打动学生的资源,则整堂教学课堂就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大量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且只能依仗黑板和粉笔绘出相关内容,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有效调动学生上课情绪。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大量丰富教学资源,将大量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将抽象化的静态图像以生动形象地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深度感悟与体会美术作品具备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例如:以“卡通大亮相”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促使学生了解并设计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卡通片,让学生依据卡通片说出放映的动画中都有哪些卡通形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大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古全.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 小学生(中旬刊), 2018(2):22.
[2]夏徐帅. 探讨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 中小学电教:下, 2018, 000(002):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