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 ---- M6U3 Poems阅读课型、读写整合课型教学设计比较有感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陈一军
[导读] 学习目标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而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
        陈一军

        【摘  要】学习目标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而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多元解读是指在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学习目标导向下从阅读文本的语言知识、阅读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多元视角进行解读、感知、分析与理解。本文,笔者对同一阅读文本两节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深入探讨目标导向下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多元解读。
        【关键词】 目标导向、多元解读、目标定位、目标达成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葛炳芳,2013:9)。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因此,文本的多元解读不应只注重词汇、短语、句型、语法,而应在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学习目标的导向下从语言知识、阅读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多元化的视角进行感知、分析与理解。一个阅读文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立体解读,根据文本写作形式确定文本体裁,再从体裁出发剖析文本结构、感悟语言特色、内化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以文本信息为依据进行思考、评判,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以下笔者以自己在浙江省优质课比赛课例以及在广州河源中学开设的一节示范课Module 6 Unit 3 Poems为例,深入探讨目标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
        二、文本解读中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指导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而且能为后续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合理的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师选择、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发挥着指导作用,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且为教学、学习活动结束后的课堂观测者提供评价依据(崔允漷,2009:110)。因此,学习目标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检验教学效果时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目标一旦确定之后,教师就会围绕着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中的所有步骤都为了既定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服务。
        人教版Module 6 Unit 3 Poems的单元中心话题是诗歌。阅读部分介绍了几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英语诗歌。第一段统领全文,阐述写诗的目的;第二段至第六段作者通过举例,分析了不同种类诗歌的形式与特点,如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的儿歌,不断重复短语与节奏的清单诗,寥寥数语、言简意赅的五行诗,源于日本由17个音节组成的俳句,以及广为传诵、被译成英文的唐诗等;第七段作者引领学生自主尝试,体验诗歌魅力。整篇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与写作方法,学会欣赏“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学作品,并尝试自己撰写一些简单的诗歌。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确立了两节阅读课的学习目标:省优质课比赛是在师生零接触、全封闭备课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对学生缺乏明确、细致的了解,因此,笔者选择了常规的阅读课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诗歌类型、形式与特点,尝试进行简单的英文诗歌的创作。而广东河源中学的示范课设计由于河源中学学生生源较好,且广东省的英语教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因此笔者加大设计难度,将课型定位成读写整合,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诗人写作技巧的分析及写作原因的推断,再结合自身的认知实际,尝试对感兴趣的诗歌进行简单的诗评。两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表1 Module 6 Unit 3 Poems不同课型设计的学习目标

        三、文本解读中学习目标的达成
        解读文本需要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努力理解文本中不同层次的意义,进而提升思维能力。深度阅读具有层次性,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经历多个层面的“洗礼”:从语言的外壳到文本的细节与主题,再到思维的提升;从输入的“理解”到输出性的“表达”,从字面的信息到文本的内涵与思想,从简单的事件到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阅读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葛炳芳,2013:11)。因此,深入而多元地解读文本不仅需要梳理表层信息,也要注意挖掘内涵,文本解读的核心意义就是语言与内容、思维三者的有效统一。笔者通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角度来剖析文本解读的角度及目标达成的程度。
         1、阅读前:话题导入与词汇处理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呈现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而且还能使呈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教学具有新鲜感、启发性和衔接性。在导入环节,教师若能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或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出文本的话题以及部分目标词汇的学习,那么教师就寻找倒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契机,既能有效地处理目标词汇,又能在成功的课堂导入中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笔者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对M6U3 Poems的话题导入及词汇处理做了以下设计:
表2 Module 6 Unit 3 Poems不同课型设计的话题导入与词汇处理

2、阅读中:文本梳理与内涵拓展
        文本是系统地表达内容的载体,梳理文本信息是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葛炳芳,2013:46)。文本只有经过深度解读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文本梳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认知顺序和接受能力出发,结合文本的逻辑发展,从文本框架、细节信息及内涵拓展等方面设计问题,关注设问的连贯性、序列行及层次性,让学生在一种更为积极、探究的氛围中参与阅读体验(梁美珍,2013:52)。根据课型的不同,笔者在阅读课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读写整合课中侧重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思辨能力。
表3 Module 6 Unit 3 Poems不同课型设计的文本梳理与内涵拓展

        3、阅读后:思维发展与情感升华
        在准确理解文本的事实信息和深层内涵之后,一个“有判断力”的读者不是全盘接受文本所呈现的事实和特征,他应该能够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和评价。阅读过程中“主体参与”和“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读者的最主要的特征。他不但能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在认真思考文本中或别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后, 愿意修正或改变自己就某一问题的看法,不断发展思维,完善心智模式(梁美珍,2013:031)。因此,在阅读后,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对语言措辞、篇章结构、作者观点、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表3 Module 6 Unit 3 Poems不同课型设计的思维发展与情感升华

四、结语
        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让教师变得智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内容,还要学习材料中蕴含的语言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思维需要语言作支撑,需要内容做基础,更需要时间去体验。目标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过程本身也是教师进行自我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只有教师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解读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才能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成长为有思想、有判断力的高效阅读者。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有效教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 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陈一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 李玉梅、陈静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J]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
[5] 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 [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6] 庄志琳、沈萃萃、唐明霞、徐义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