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本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孙林
[导读] 英语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能力,听懂、说通、读顺、写好是英语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基本要求
        孙林
        福建省霞浦县第三中学 福建省霞浦县 355101
        摘要:
        英语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能力,听懂、说通、读顺、写好是英语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基本要求。但是就目前形式来说,学生们缺少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这显然不利于同学们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所采用的课本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本文以初中英语为研究阶段来浅析英语课本剧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本剧        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为高中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了高中英语的学习效率,更是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的接受情况。目前,英语四级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之一。但是听力成绩对于四级总成绩的影响明显。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应试教育,更应该着重学生有关英语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课堂课本剧就是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语交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下面笔者从课本剧的作用和课本剧课堂教育如何开展来研究。
一、初中英语课本剧的作用
        英语课本剧就是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中,将英语课本所讲故事情节进行还原,由学生和教师合作进行扮演,还原课本情节的教学环节。英语课本剧逐渐发展壮大,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课本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大部分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课本剧的穿插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乐趣,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的求知渴望。这种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客为主,事先抓住英语学习的学习要点。比如说在英语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5  China and the world 模块  Topic  2Topic 2 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 他真的是中国的骄傲。在Section A中,教师事先引导学生们预习准备,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本剧的出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渗透力
        人人皆可参与的课本剧拉进了学生和英语的距离,教会了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之下如何恰当的用英语交流。同时学生们活跃的课堂状态更是提高了较以往传统课堂的课堂效率。相同的课堂时间却可以达到高达几倍的学习效果。比如说在课本剧中,扮演 Mr’ Gao 的同学对于孔子一系列的英语介绍的掌握会更加牢固。课文中"Confucius, a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这一句中学生会思考句子结构和句子类型,增加记忆。
(三)课本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课本剧表演的灵活性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解放天性的机会。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课文的感触,对于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把握不同,他(她)所表现出来的演绎效果也就不同。比如说课文中的这段Section B “ Susanna, Kangkang, and their classmates are asked to make a report about famous people aroud the world. Now they are discussing in class.”(苏珊娜,康康和他们的同学被要求做一个关于世界名人的报告。现在他们正在班级讨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有关世界名人的讨论。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名人,用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她们的崇拜敬仰,并分享理由。
要知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它对于学生所要求的更侧重于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但现状是学生在生活中的英语使用少之又少,不少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仅仅局限在英语课堂中,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一些农村的学生,他们更加接触不到英语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英语预感的养成,英语课本剧的出现让英语走进课堂,缓解这种危机。
二、如何开展初中英语课本剧的实践教学
        英语课本剧的存在价值存在于实践的基础上。但是英语课本剧的编排演绎费时费力,那么如何高效有序的开展初中英语课堂课本剧的实践教学呢?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科学编排剧本,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部分主要是教师的职责,在课前,教师要选定好所要表演的课文章节。

以仁爱英语九年级课本为例,教师的选题可以趋向于多元化,可以往教育、人文、生活、科技等主题并拢,选择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的选材,引导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此,我们以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中国和世界Topic 1 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为例,所选材料要有迹可循,方便教师进行下一步剧本编排。
(二)合理编排剧本,适当进行情节删减
        第二步就是根据选定的教材章节细分情节,确定人物的安排,对教材中的情节语句进行适当的增添和删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有关对话的句子改变成本模板的重点例句句型。这样,学生不仅在课本剧中真实体验到乐趣,也学到了重点知识。比如说,课文中原文是:
“A:Mom,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妈妈,你对中国了解多少?)
M:A lot.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that has about 5 000 years of histor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which attract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year. (了解很多,中国是一个拥有约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它有许多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A:Is that so? Are there any beautiful mountains? (真的吗?有美丽的山川吗?)
M:Yes. And some of them are very famous, such as Mount Tai, Mount Huang, Mount Song and Mount Emei. 有。其中一些很有名,比如泰山、黄山、嵩山和峨眉山。”当孩子问到山川河流时,教师在剧本编写中可以加入一些对于山川河流的英语描绘,扩展英语的使用。学生们对于这些课外山川河流专有名词以及风景名胜较为敏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剧本演绎活灵活现,解放学生天性
        第三步就是根据课本挑选学生进行表演,这一阶段,学生们的天性得以解放。他(她)们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同我们赖以生存的母语一样,同样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比如说,在课文的这一段:“They are dragons. It’s said that they’re powerful animals which guard the whole nation. In ancient China, emperors thought that theythemselves were real dragons and the sons of Heaven.” (它们是龙。据说它们是守护整个国家的威猛动物。在古代的中国,帝王们认为他们自己是真龙天子。)孩子问妈妈有关“龙”的信息时,课本剧中妈妈的表演者应该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豪骄傲的神态,充满对历史先辈的敬畏之情,而孩子的扮演者则要表现出充满好奇的神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待课本剧都应该谨慎负责。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起“导演”的角色,认真观看台上的“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记录他们的突出表现和不足,方便在下一环节进行表扬或者提出相对应的的改进建议。
(四)总结评价,强化言语记忆
        最后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打分。注意更要侧重激励,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进入课堂,逐一分析剧本以及教材中的典型句子和搭配。因为学生们刚刚在课本剧中所使用的句子都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句型精心编排的,而且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均已读熟读通,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讲这些重点句型以及固定搭配更容易掌握。这样英语课堂的渗透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英语课本剧的魅力不止于此。身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乐趣,这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品质。在初中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英语课堂中课本剧的参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促进了他们艺术细胞的培养,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转变成一种学习游戏,“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恶果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英语和语文同样作为一类语言学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给他们灌输语言的精神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将学习方式由“被动”化为“主动”,让他们敞开心怀,主动去接受它。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布罗菲.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华蕙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J].外语界,1998(3).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