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黄清斌
[导读] 初中道德和法治是初中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清斌
        福建省闽侯县实验中学  福建闽侯350100
        摘要:初中道德和法治是初中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法、守法、遵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质,提高道德水平,成为可以为社会所用,造福人类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灯塔。基于此,本文主要叙述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影响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原因
        目前,随着十四五改革的深入,要求学生增强道德与法治意识,这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但是,在传统道德和法治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基于此,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现在课堂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思想观念落后
        当今的课堂仍旧受到传统课堂的影响,在课堂上只是向学生传输知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这难以适应目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差异,教师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符合当代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研究不充分,教学目标模糊
        应试教育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功利性,在考试的规律下进行研读教材,而不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备课,以至使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充分,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
(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同于化学和物理课堂,它更偏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的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对教师的回应不多,以至使上课互动少,教师与学生沟通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兴趣不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内在激动力,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意识。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在此部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经验将全面叙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提升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后续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计划的基础,由此,在之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们应着眼于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紧跟社会发展速度、教育发展速度,强化在初中思想政治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理念,并以此实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标。
        例如,就此环节,笔者认为教师如果想明确教学目标,就要细心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而提高在之后的核心素养教学渗透过程中的逻辑性和多样性,由此,引导学生搭建系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体系架构,确保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此外,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等不同,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个性化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贴和学生的成长轨迹,使其与教学目标共进步,从而实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道德和法治的核心素养。
(二)改革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践行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后,笔者认为更多的应该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师需要对此不断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此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践行到实际的初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教学中,以此推动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渗透初中思想政治的落实。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感知,由此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学科内容的思维和兴趣,践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初中思想政治中的应用,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理解能力。
        例如,笔者在渗透法治意识时,讲到《公民的政治生活》,讲到公民的选举权这一个知识点,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什么是选举权,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票的权利,之后教师选定几人作为候选人,让学生对给定的候选人进行投票点评,并且让学生在投票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实践当中更有效的理解选举权的含义和行使选举权所要了解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法治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进而来引导学生针对拟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和解惑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到实际政治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之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时,我们不是让学生生硬的去理解概念,而是让学生去思考:怎样才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是什么?教师提出这些思考题后,让学生爱思考中去找寻答案,进而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自觉的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的众多学科中都要渗透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理念。笔者所在的教师团队对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改革效果仍不明显,为此,相关教育学者还需要对此进行努力,以求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教学有效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不断推进,结合着初中学生的成长、学习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渗透模式已经成为未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需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环节,使其不断符合学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严天龙.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2020(25):162-163.
[2]殷淑慧.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108-109.
[3]潘建忠.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1):30-31.
[4]樊社教.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