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傅文峰
[导读] 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傅文峰
        福建省南安市锦山小学,福建 南安362333
        摘要: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针对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进行合理科学的创新,以此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现阶段,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教育理念上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重心,而在教学方式上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其中,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生活化元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点,相比于城市教育农村小学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处于严重落后局面。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农村教育,实施大力的政策支持,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此外,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的受教群体,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所以此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并没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此方面的教学力度,以此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品质精神,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确保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而让学生对此门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尽量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重视真实性和具体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情境获得新知,以及学会在生活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第九课时,教师根据《珍视生命》的课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在开讲前教师需要脱离教材,并且通过自身的见闻,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自身精力和所见所闻,“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也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当放暑假时都会和其他同学到河里游泳。但是有一次,在河中玩耍时,有一个小伙伴溺水,当时所有的孩子都吓坏了,最后在大人的施救下才挽回了溺水孩子的性命”。当学生听到教师的经历,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并且回忆自己在河中游泳的情境。而后,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完故事的感想,此时学生都表示以后不会去河里游泳。然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向学生讲解生命的宝贵,以及应当如何珍视自己的生命等知识。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二、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知识源自生活,也会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农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足以使小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和道德,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2]。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真实现象,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首先,教师在选用生活案例时,应该充分地结合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教学中引入的生活案例最好以学生为主体,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可以将自身带入到案例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时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发现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关于友谊的知识。而后教师就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案例,以此引导学生该如何对待身边的朋友,以及如何维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好,而有的学生却十分的孤单,并且在游戏中时常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关系好的学生,分享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是怎么对待对方的。当学生完成分享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然后继续询问,如果当朋友不再理会你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会回答“失落”、“不高兴”、“郁闷”等。教师在得到回答后,可以顺势提问学生,如果在生活中所有朋友都在排挤你,那是不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学生自然会回答“是”。此时,教师就可以展开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应该善待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只有以诚相待、以心相处,才能获得珍贵的友谊。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形式,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态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布置作业的形式,以及作业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首先,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教材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学理念也有所转变,所以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时,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生活化教学方式中,作业的形式要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匹配,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例如,当教师完成《亲情之爱》教学活动后,可以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教师让学生以写信的形式,表达出对家人的爱,重点要突出对家人的感恩之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而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回到家后,要对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妈妈洗一次脚、给爸爸捶捶背或者晚饭后承担洗碗扫地的工作等。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使教育更具实用性。此外,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时,必须结合教学的内容,并且还要确保生活化元素具有真实性,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另外,由于农村小学教育相比于城市较为落后,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元素着手,以此避免生活化教学出现华而不实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6):56-57.
[2] 梁敏燕.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8,(46):129.
注:2020年南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JYZ202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