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君
贵州省兴义中学 562400
摘要:中学物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其原因在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不可逾越台阶。例如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的上的跨跃,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差异形成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台阶。这一台阶直接导致学生学不好物理、于是不好学物理,造成物理学习的一落千丈,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受到影响。怎样合理完成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和衔接,便成了急需解决和不得不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初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学习方式、初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身心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讨论,针对性地提出怎样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措施
进入高中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出现了困难,一些初中阶段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物理成绩也普遍呈下降趋势,成绩的落差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在心理上对物理产生了恐惧感,而担任高一物理教学的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高中物理难教,学生难学,有着各个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学生一上来就感到不适应,问题主要出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上。教师在开始要明白学生初中的一些大致情况和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然后在教学中应用适当的衔接,尽量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是可以较好地使学生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着手,讨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1. 初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差异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生属于少年期(年龄为12 ~15岁)。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状态,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交织而成的各种矛盾,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少年学生整个思维活动中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生属于青年初期(年龄为15~18岁)。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在这一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并且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中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维特性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但是由于儿童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还没有完成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因而物理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学习障碍,往往会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 初高中物理知识内容上的梯度
初高中物理学习台阶的一个主要问题出现在初高中物理知识内容上,初高中教材编排编写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梯度,这是造成教师教学衔接难度大,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物理学习、遇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1.初高中物理概念方面的差异
在物理概念方面,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
高中则相对抽象,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而且定义以数学描述为主,定义往往要反映一定的物理规律,尚有定义式和决定式之分。例如电场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和(真空中电电荷激发电场),这样更增加了概念的梯度。
3. 初高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差异
1.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差异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看,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要求较低,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传授的知道性。教学课堂密度小,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进行反复地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而且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多数是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相差无几,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做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成绩,所以不少学生就不去动脑思考,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对知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2.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差异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看,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而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应处在主动进取的状态,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多观察,细分析,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具有独创精神,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高一学生必须完成从初中学生的“保姆型学习”向高中的“半开放型学习”的过渡,为以后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作准备。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结束语:物理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怎样合理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该问题作出相应的阐述和讨论。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本人将进一步思索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参考文献及资料:
[1]《青少年心理学》李力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2]《从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谈高、初中物理的衔接教学》叶永茵 洪 钟(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浙江 衢州 324006)《物理教师》2007年第七期第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