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芳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城中小学334600
摘要: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顺应了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既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挖掘.他们的思维能力。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实现有效融合,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改变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得以运用多种感官,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视频、悦耳动听的声音等,不断刺激大脑皮层,加深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印象,实现有效学习,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
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减少教学负担。下面,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经验,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数学知识里有很多抽象的符号,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数学有些枯燥,而且没有情感。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产生新的视听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也就被激发。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在信息技术处理后的学习环境中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生活经验相对缺乏,
知识贮备量也较为不足,对于新授的数学知识有一个适应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很多一线的数学教师都致力于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研究,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起来。学生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显然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但是,课堂教学又限制了数学学习的空间性,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现实生活的模拟化,学生可以在教师营造的生活学习情境中获知数学知识,并运用学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通过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堆的数字符号,显得相对抽象,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容易理解。如果单纯地靠教师与教材,容易让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唯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愿意学习数学。面如果运用.
现代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技术处理,使之变成图文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等,学生面对的数学知识就有了立体化的呈现,他们的各种感官也会被调动.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而且,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巧妙设置教学情境,会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教师在教授“认识厘米”时,可以用动画形式导人,让学生观看动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猫迫老鼠的过程中,狡猾的老鼠逃到了洞中,猫想进人洞中提住老鼠,就需要借助自已的胡须进行测量,只要猫的胡子长度与洞口等宽,猫就能够顺利进入老鼠的洞穴,
从而抓住老鼠。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变得兴味盎然,也从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潜意识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因此就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求知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传统的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教育实现成长,但是,不代表让学生接受均等化教育。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差异化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个性也不尽相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综合考量全体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些难度,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付诸实施。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具体授课,并辅之以相应的练习题,既满足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产生-定的成就感,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又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知识性的满足与能力提升的自豪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期待。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不同形式的呈现,实现兴趣、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便是选择题、判断题,也要进行精心编排,难易度不同。这样学生经过分层教学的没染,他们的数学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数学思维也会由此形成,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知识中,存在着一些概念原理、运算规则等,学生可以通过机械记忆、重复运用等学习方式进行掌握。但是,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话,学习的效果就打了折扣,也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解析.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同,他们对此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运算规则等进行拆解,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产生恍然大悟的学习快感。
比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有一些学生只知道套用公式,用圆柱的高乘以圆的周长,但是不懂得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圆柱的侧面进行展开,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式的长正是圆的周长。这
个知识点的拆分与呈现过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并顺利地克服重难点。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形式。信息技术综合了图文、视听等各种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乐于投入学习精力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参考文献
[1]韦仙伶.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4.
[2]任文俊. 浅谈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7.
[3]王桂霞. 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