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张瑞楠
[导读] 兴趣是激活小学生求知欲的内动力,是推动小学生探求知识的重要动机,因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至关重要。
        张瑞楠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羊街乡羊街中心小学653300
        摘要:兴趣是激活小学生求知欲的内动力,是推动小学生探求知识的重要动机,因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当他们遇到难题时能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1.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如今,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从而出现教材吃不透、重点抓不住的现象,致使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人,运用不灵活。比如老师在教小学生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形成笼统认识后,还没有把物体特征讲明白,就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地去记忆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让学生在理解时感到吃力。
        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生自制力差又追求个性,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因而,延续传统的“注人式”的教学方法,每天大量的板书和强制性的学习要求,只会削弱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的思路脱离教学内容,离我们的课堂渐行渐远。
        3.“教”与“学”脱节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唱着独角戏,没有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与“学”严重脱节,自然就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1.转换教师角色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严重缺乏灵活性,他们把自己当作主体,使学生被迫成为配合学习、辅助教学的配角。为彻底摆脱这一现状,老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定位,再配合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老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带领学生玩接龙:第一位同学说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第二位同学就要接着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以此类推,这样玩下来,就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了。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最后老师再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归纳总结。这样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主动引入到思考当中,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2.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学到《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可以在课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请9位同学上台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学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几点了?”再由老师说出2点3点等数字,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观察台上的分组情况和剩余人数变化,学生们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通过小游戏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抓住学生注意力
        正如上文所说,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做一些可以集中他们注意力的训练。比如,组织学生做速算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找一篇口算题,给学生规定时长,对能够按时完成且计算完全正确的学生,老师给予奖励。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培养注意力的游戏环节。比如,设计这样一张表格,里面包含1~20这20个数字,但是顺序是错乱的,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照从1到20的顺序,把他们指读出来。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找不同”的作业。这些游戏既有趣味性,又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经过反复训练,就能有效地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现状。
        4.运用直观教学法
        数学既有逻辑性又有抽象性,数学的很多知识点既枯燥又难以理解。怎样能够让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们对抽象的数学符号产生形象地认识,就需要老师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千克、克、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两袋食盐,每袋食盐500克,另外再准备一些一角的硬币,让学生一手拿硬币-手拿食盐,亲身感受两只手上物体重量的不同。然后再告诉学生,盐是1千克,而硬币是1克,这样学生就对这两个重量单位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5.数学联系生活,着力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间联系
        生活性是数学科目的一大突出特征,一方面,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另一方面,数学知识已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将生活实际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唤起学生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记忆,教师能够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践应用功能,有效完成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并塑造学生形成从数学角度出发看待和分析生活现象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最为强大的动力,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就能够切实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主体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展开数学学习与数学探究,进而有效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充分满足新课标要求并获得数学教学质量改善。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在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的前提下,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视角去观察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沈建明.探索兴趣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策略[J].考试周刊,2020(76):76-77.
[2]李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新课程,2020(38):181.
[3]马东光.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