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
苍南县南宋镇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能够调动初中生的历史与社会学习积极性,更能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从被动的历史与社会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才能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促进高效课堂的打造。文章以初中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师生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二)》中明确提出,为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宜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又可节省时间,还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作探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表现在,它可以为培养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动学生去发现事物和知识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其次,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运用智慧和能力去努力探究问题。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从中能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现状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一些情况:一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过于频繁。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节课安排了四五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课堂上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就超过了五分之四。这样频繁的合作讨论表面上看很热闹,似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值得商榷。二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少科学性。如果问题设置得过难,就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若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又缺乏探讨的必要性。这两种情况下,只有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积极响应,其余学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三是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工不明确。讨论的时候可能很激烈,但在分享讨论成果时,却不能很好地呈现集体的智慧。甚至有些小组因为不知道该确定谁作为本组发言代表而迟迟没有发言,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三、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即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高效,关键在于教师。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色,谈以下几点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教师需要完成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布局
一是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设计好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设计的探讨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太难。一个科学的合作讨论题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能力和教学要求,即内容的难易程度应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一般来说,探讨的问题要具有可辩性、开放性、思维挑战性和延展性。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类型的问题,可供选择。在选择课本中的问题时,可以对问题的形式稍作修改。二是科学编排合作小组。改变传统的前后桌四人一小组的分组办法,尝试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作为原则,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男女比例等进行分组,保证各个小组互助学习的效率,保证组内各个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都得到提高。当然,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也非常重要。实际教学中较为合理的分工是(四人一小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记时员。这些角色分配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组内学生自己选择,并轮流担任,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分工明确,既可以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又能让学生不断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教师应该履行好一个“导演”职责,把握全局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时刻关注他们的探究方向,发挥好组织、促进、指导、帮助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独到见解与创新思路,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调动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热情。
3.小组合作学习后阶段,教师应运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与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阶段即汇报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另外,教师还应注重评价整个小组,而不是个人。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成员的努力都应该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肯定与赞许。教师应该在完善评价方式上动一番脑筋,不能使用单一标准或方式进行测评,可以采用“他评与自评有机结合,而且应以自评为主”的方式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顺应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使之更趋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晨辉.初中《历史与社会》单元作业设计探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2]袁静.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42.
[3]俞金春.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18(10):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