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钊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摘要: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为关怀互相融合贯通,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正确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以人为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当前,高职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文素质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人文理念的渗透和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师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一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渗透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的引导,对大学生群体实施系统规范的教育过程。
人为关怀是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个体,使其充分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人文关怀其内涵主要是对学生自身需求、学生发展过程、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各类学科的学习已形成了初步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学生逐步确立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了解关心大学生内心的需求,以学生角度出发,使其自身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理论课的知识积累和主体意识的增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促进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正确引导大学生良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全面健康发展。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个人对于家庭、对于工作、对于社会的奉献。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主旋律,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1.以学生为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教师和学生以情感支撑为桥梁,通过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鼓舞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倡对话教育,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传授式、单向式、独白式,这些教育方式是听话教育,不管大学生喜欢与否,教师一厢情愿地向大学生灌输,大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规律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充满关心爱护和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和发散性思维。
2. 尊重学生目标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 。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给学生以平等自由的参与机会,尊重他们的需要、兴趣、个性、尊严、价值及其自主性和自由发展的权利 包括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自主精神,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创 新精神,团结互助、积极合作的协作精神等。再次,要重视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积极引导和 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 拟等活动,培养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向善性、自主性等人格品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使命。
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细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关怀大学生成长的教育,必须要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提升生活。要把握导向的正确性、主动性,摸清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前瞻性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要求其人文关怀体现生活的特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以生活为载体,注重学生自主性与能动性的发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二是关心学生的需求和生活中的问题,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引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就业、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压力,可将生活中的生动案例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4.增强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树立育人意识,增强人格感染力,培育人文情怀。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敞开心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用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和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为根本出发点,营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引导大学生在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领域中去理解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意义。要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细致地分析、 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教育者应增强其人文关怀的角色意识,要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 尊重其人格、权利,关心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教育者要了解和关心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帮助学生成长和实现自我,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