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与办法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唐红星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未来高中教学发展的新方向。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备受教师、家长和高中生的重视。
        唐红星
        广东省顺德区伦教中学528308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未来高中教学发展的新方向。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备受教师、家长和高中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在学科中提升自己,要求高中生要在学习阶段清晰地了解自我,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和适合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本文就针对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途径;办法
        引言: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划,并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职业体验。
        一、地理学科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
        (一)丰富高中生涯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普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定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确立今后的发展目标,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会组织高三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可以拓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空间,充分调动师资力量,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弥补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
        (二)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各种职业类型,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职业素材,对不同行业人才的需求及行业发展前景进行合理分析,并将其融人地理教学中,促进地理知识与社会相关联,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实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完地理知识后,会对社会基本的职业技能有所了解,并通过参加各种地理活动加深实践感悟,对各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提高学生选考精准性及职业规划能力
        高考改革背景下,考录模式的改变使学生不得不提早确立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一般情况下,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及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专业及今后欲从事的职业类型,加深对地理学科知识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认识,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拓展思维,培养自身综合分析能力,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方向。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征。因此,对地理问题的探讨要从全局出发,更好地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将地理学科特征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以地理学“人地关系”为主线,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将职业教育目标与地理思维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打破教育的局限性。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
        (一)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例如,在学习“世界石油宝库—西亚”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石油贸易人员,对当地石油进行勘探、开采、运输、销售等,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波斯湾是西亚石油分布较广泛的地区,了解石油运输路线,知道石油对一个国家交通运输发展以及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二)设立中学高校专业联盟,增强学生课堂体验
        学校应打通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而中学高校职业联盟可使学生提前感受大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人大学课堂听讲,参观大学实验室。例如,学习“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涉及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岩石,虽然教材中给出了不同岩石的形态特征,但学生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岩石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旁听大学地质专业课,参观地质实验室,帮助学生正确辨认不同岩石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
        (三)明确学习方法
        只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也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例如,直觉型的学生更倾向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事情的整体发展规律,善于总结和概括并对事物进行描述,善于分析和构建知识模块,但常常会忽视一些细节问题,教师应引导此类学生多观察地图,运用地图对细节进行感知;感觉型的学生则与之相反,他们注重对细节的感知,但又常常忽视问题的整体性,不能从整体出发展开问题的分析,教师要帮助此类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丰富地理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语言及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地理知识中有很多辩证性、开放性话题,例如,经济与环境如何共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准备辩题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资料、查阅大量文献,这一过程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人口相关知识后可以提出“是否应该开放二胎政策”辩题;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后可以提出“转基因食品是否可以食用”辩题,使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升。
        (五)积极开展课外实戏活动
        中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地理教师应多开展课外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当地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气象局等机构进行职业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旅行社沟通,为学生提供导游实习岗位,让学生根据旅游路线为游客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闭。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确定职业目标有积极作用,学校应重视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马飞燕.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