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吴宣成 徐惠梅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吴宣成   徐惠梅
        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234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用智慧经营课堂,才能寻求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把道德与法治课上得喜闻乐见,精彩纷呈。
        在近几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中,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努力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会学生运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经过多次实践、反思和改进,主题探究活动法、多媒体视听激趣法、,DIY课件助学法、大事小评分享法、主题模块教学法等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我们对这些方法的初步认识,并以实例说明具体做法。
        一、主题探究活动法
        利用QQ群指导学生如何围绕探究课题收集信息资源,教会学生注意保存,坚持写探究日志。指导学生制作幻灯片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撰写探究学习小论文或心得体会、收获。主题探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我指导了8(20)班全体同学就正确认识和对待公平正义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会,还邀请了教导处的万主任和部分政治组的老师作评委,同学们通过电子邮件给评委老师们发去了邀请函,自己动手设计了评分表。我们还请来了电教室的胡老师,为辩论会拍摄了视频和照片,为后期的幻灯片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制作的幻灯片作品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探究活动比赛,获得一等奖,并在学校举办的第六届科技艺术节中展示,得到参展嘉宾的广泛好评。
        学习九年级上册时,指导部分学生开展了《图说国情国策》主题探究活动,主要从取得的重大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定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三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我编写了活动建议,从活动的设计,选材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这些都发到QQ群里。学生们也在群里交流,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只在周六,周日集中进行)播放幻灯片时,还请展示者配上解说词。通过这些探究活动的开展及活动成果展示,同学们对基本国情国策有了非常深刻而清晰的印象,没有参与探究活动的同学也在观看探究组的成果展示过程中有了很大收获。


        二、多媒体视听激趣法
        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时,导入环节我选择播放《今日说法》 2017年3月2日的节目《跌落的女童》视频节选,设计了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起交通事故说起。2016年5月16日下午,在上海羽山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8岁女童在事故中头部受伤不幸身亡。警方调查后发现事故原因看起来十分复杂,四方当事人都有责任,其中有六辆违停车要承担百万赔偿款。请看记者调查——”这段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播放结束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这起悲剧的发生表明了社会生活中很多公民没有什么意识?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发言后,师引导提炼,引入课题。“这体现了社会生活中很多公民没有依法办事的意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这个导入把《今日说法》带进了课堂,选择典型事例,从问题思考引入,增加学生的信服感。更重要的是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十分切合,迅速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走进生活  感悟自强”这一环节时,用PPT出示宿州九中、宿州十一中被评为十佳美德少年和优秀美德少年的两位同学的图片及文字介绍。这两位是学生们的同龄人,甚至就生活在同学们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他们身上,同学们深刻感悟到人生当自强,自强要从少年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和朋友在一起时》,我选择播放歌曲《朋友》的合唱版视频,并出示周华健对朋友的理解,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引入课题。结束时播放周华健独唱版的《朋友》视频,请两位同学上台领唱,其他同学跟唱,既让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一个高潮,又与导入时的独唱版视频首尾相应。
        不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学习过程的其它环节,图片、视频、音频的恰当运用,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所在!

        勿庸质疑,信息技术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DIY课件助学法、大事小评分享法、主题模块教学法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我相信道德与法治教师只要树立信心,勤于学习,逐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把满腔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绽放其应有的无限魅力。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AH2018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