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燕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勐撒中学677507
摘要:生物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知识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复杂,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非常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探究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学习; 教学质量;
引言: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之后,决定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生物教学指导。所以,教师进行综合性的演示教学,以此加深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印象。同时,通过引入信息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为学生积极拓展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得到综合提升。
一、结合实物教具设计情境,实现知识形象化
生物是研究自然与生命的学科,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想全面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有不小的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巧妙利用实物教具,最大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创设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和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如挂图、动物模型、标本以及自然实物等,都可以引入课堂活动,借助视觉和触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其对生物知识认知,使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1]。
例如,开展“鸟”一课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挂图,让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鸟,结合鸟类能够飞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鸟儿为什么可以在空中飞行?鸟的哪些特点支撑其飞行?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分析不同鸟类形态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向学生展示鸟的个体挂图,在对挂图进行观察和分析后,让学生说一说鸟喙、鸟足的特征,说一说鸟的食性以及生活环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鸟外部形态的共同点。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鸟的外部形态,教师可借助挂图让学生针对鸟类飞行特点做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结合相应的实验探究,总结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以及体表羽毛、前肢变成翼。之后,继续向学生展示鸟的肌肉和骨骼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鸟的胸肌相对于其他部位有什么特点?鸟的胸骨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鸟适于飞行的内部结构特点。借助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丰富生物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有了更多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对初中学生生物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希望在教学期间引入信息化的教学元素,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教学法能够为其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于未知的生物知识内容产生好奇感,并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经过细致的教学内容设计之后,可以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高效的生物知识学习,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极高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为学生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时,就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为其呈现这一进化历程。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关于生物进化的诸多理论,以及其代表人物和理论的支撑点。然后,着重就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系统的讲解,期间还要结合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实例,为学生呈现一个更为真实有效的生物知识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三、相关知识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期间,如何能够吸引其学习注意力,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在经过有效的教学调研之后,决定为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拓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期间,接触到当前生物学科的知识前沿,并为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知识科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内涵。教师希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素质,为其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四、相关知识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期间,如何能够吸引其学习注意力,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在经过有效的教学调研之后,决定为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拓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期间,接触到当前生物学科的知识前沿,并为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知识科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内涵。教师希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素质,为其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的知识时,就可采用知识信息拓展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指导。教师通过为学生拓展人类的“伴性遗传规律”,以及“伴性遗传病的判别方法”等知识内容,使学生对遗传病症和遗传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所以,在教师看来,教导学生学习并拓展相关生物知识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认知水平。
五、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 协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老师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无法透彻地为学生们讲解, 学生们在理解的时候非常困难, 甚至无法理解。长此以往, 学生们会讨厌生物这门学科, 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没有丝毫兴趣, 这样下去, 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也会很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一些信息技术, 在课堂上做一些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 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一些内容记混。通过反复的播放幻灯片, 学生们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有时候, 学生们还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这表明学生们的思维发散了, 知识掌握了。
结论:总而言之, 教师在为初中阶段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期间,需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此有效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王文娟.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8—39.
[2]冯周娣.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26.
[3]顾仿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7 (96)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