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王鹏
[导读]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文化部分教学缺失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王鹏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省 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文化部分教学缺失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高校的文化缺失基本表现为停留在语言表面的文化教学,而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来实现语言是文化载体的基本理论。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是不能真正教好语言的,也无法真正达到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地密切。因而,使得跨文化交际已呈常态化趋势发展。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摇篮,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大学生具备合理运用英语语言和知识的能力,还要学会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在跨国文化交际中能够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宽容的心态进行灵活处理。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因而,高校英语教师要让大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知识的同时,还要牢牢掌握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必须要明确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并清晰地意识到跨国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进而探究构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才能最终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根据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能够看出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重视语言文化教育,但是语言文化教育却处于薄弱环节。文化教学中的融合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语用情况,增加交流环境以及语言表达的契合性,提高语义表达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这些与语言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出现语言表达沟通问题,例如,中国可能会用“拙见”表示自谦,但是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将其翻译为“Abadopinion”会使外国人感到迷惑“为什么意见拙劣还要表达出来呢?”由此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存在差别,可能会存在严重的沟通误区。英语文化内涵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由于英语词汇量相对较多,存在较多的差异性,通常同义词会在不同的语句中含义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于词句合理性展开综合分析,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能够有效消除由于沟通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言歧义,进一步体现语言表达交流中的信、达、雅。
        2加强词汇意义了解
        英语和我们本土的语言一样,每个单词的来源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们在授课的时候可有广泛的应用词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发展和完善。这样,学生们既能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气息,又能够准确地记住了单词,可谓是一举两得。例如“quixotic”这个单词就是有着一个浓厚的历史典故的词语。这个词语来源于《堂吉诃德》这本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骑士时代早已逝去,但是主人公却幻想着自己是当时的一个智勇双全的骑士希望能够在世界各地进行冒险,从而驱逐世界上存在的恶性。因为幻想自己是一个骑士,所以他把生活中的居住的房屋幻想成住着恶魔的城堡,把房屋前的一片树林幻想成居住着巨人人的茂密的森林。然而,他这种思想在别人的眼里,是荒谬、可笑的。在经过一系列打击和不幸之后,他终于接受了现状,回到现实。从此以后,“quixotic”这个词语的意思就被人为作为不切现实,活在理想的世界里,追求理想化的理想等。“cousin”这个词语时,它在中文中对应的意思是“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由此可以看出西方人所体现的家庭观念是人人平等的概念。

而在中国,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则是代表着不同亲属关系,长幼等家族的伦理问题,具有严格的界限。因此,将文化背景融入词汇的学习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们理解词语,避免错误,并且牢固的记忆词语。
        3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教学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巨大。在文化自信导向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并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感知力,凸显教师榜样师范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服务。一方面,教师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为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供帮助。由于多媒体设备具有将枯燥文字转化为生动画面的优点,能够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我国优秀影片的翻译版本。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暂停和添加文字的功能,更加细致地为学生讲解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更多英语交际词汇和语句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班级微信群向学生推送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作品,即便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教师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微媒体工具对学生展开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或利用英语撰写文章读后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并养成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4加强教师文化意识培养和对文化的理解
        当前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是树立正确文化观,教学过程中有效纳入文化因素,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书本中,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把英语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自身素质提升的本质是将文化信息正确传递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地进行计划和组织来提升英语文化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注重多方互动,在课上可以进行分组,然后确定各自的文化主题,由各组协作搜集资料,最后进行汇报,各组可以评比其他组别,这样通过合作与良性竞争不断提升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多加入历史人物、典故习俗、电影等文化要素,通过适当引导、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整合多方资源导入文化信息,有计划开展英语文化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化差异来分析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先从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做起,才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改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逐步凸显。只有有效融入文化知识,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适应性,有效减少文化差异存在的交流障碍。教师也必须优化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凸显语言文化教育特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环境,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佳.“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9(11):25—26.
        [2]陆海霞.“文化自信”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导向与路径[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9(2):69—72.
        [3]王环宇,张健稳.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32—33.
        [4]向莉萍,许明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5):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