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琼
攀枝花学院
网络应用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查找资料、交流、娱乐、购物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更是给教学、科研、管理带来极大方便。 网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已密切相关、无处不在。可是目前不少大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来学习,沉迷于网络,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所影响,不利于成长成才,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网络应用安全的现状分析
1、薄弱的网络安全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在使用网络方便自己生活的同时稍不加注意就容易陷入网络安全问题之中,甚至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例如:账户的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在某些不知名的网站上随意注册真实姓名、身份证、家庭住址等重要个人信息; QQ号、微信号被盗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2、网络诱惑成瘾。
对于网络安全大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在网上的语言毫无顾忌,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加控制, 不计后果, 上网的时间毫无节制, 明知不对但却经不住诱惑, 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是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学生因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与人隔绝,整日活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存在精神恍惚、萎靡不振的现象,严重危害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多元性化网络文化扭曲大学生的人生观。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学生们由于生活阅历少,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社会不良现象辨别能力不足,易受不良信息和谣言误导,易受互联网中虚拟世界的引诱,背离传统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例如:轻信网上谣言,关注色情信息,盗取他人信息,窃取他人隐私等,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4、虚拟的网络文化隔阂大学生的现实交往。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愿意选择与网友交往,而在现实世界中却缩小了交往的范围。他们漫游在网络世界中,与真实社会慢慢脱离,变得日益孤僻。不少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交往不能自拔,以致孤独感、抑郁感增强,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导致心理扭曲,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5、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差。
许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不知道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和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加之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观念比较淡薄, 对计算机网络保密重要性缺乏认识, 对计算机网络泄密特点缺乏防范, 涉及计算机信息领域泄密、窃密事件屡有发生。
学生因网上有害信息而受到伤害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件也不断出现, 网上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危害日趋严重, 到了必须严加对待的时候了。
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课堂教育不能缺失
就我国当今高校的教育情况来看,教育工作者着重的是学生的课程教学和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终日玩网络游戏,玩物丧志,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之中,网络安全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又能够教会大学生如何安全地使用网络,对自身的网络进行规范。极展开网络安全教育,可以为学生和学校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降低网络安全的隐患,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健康地成长。
三、构建信息化下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我们要以对学生、国家和社会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做好网络安全教育,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系统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针对大学生层次研究一整套规范操作方法,拓宽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渠道,让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网络安全先进理念、系统的知识培训和丰富的实践体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应该包括网络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网络法制、网络伦理的教育, 使他们具备网络法制意识, 遵守网络道德, 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 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这种方法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从根本上禁止了有害信息的传播。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离不开网络安全制度的作用, 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不仅是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且从制度上能落实网络安全教育, 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学校尽可能杜绝网络垃圾进入学生视野。这可以通过“信息海关”、防火墙等方式阻止“有害信息”的进入,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这种方法是被动的行为, 从源头上尽可能的净化网络。
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作为基础学科对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进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培育网络安全意识,使大一新生养成健康的网络习惯。通过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使学生明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上网行为习惯。把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问题融人德育系统之中,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日常宣传教育, 从而让大学生知道在互联网上什么可为, 什么不可为, 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这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
维护校园网络安全, 首先要普及师生网络安全技术防卫知识, 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树立积极、主动和自觉的安全态度, 提高师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高校师生不懂得网络安全技术, 缺乏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并不少见。虽然安全技术不能完全普遍有效地保障网络安全, 但是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的预防和补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只是消极地、被动地应用一些抗病毒软件,这就使得许多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缺乏实施的社会环境, 也使得不法分子对网络安全的攻击屡屡得手, 加剧了高校网络安全的隐患。其次是加强对各个单位机房、网站尤其是网吧的管理, 强化对上网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教育, 努力营造校园网络安全环境,维护高校稳定,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