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钢
夏津县双语中学253200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重要教学内容,满足现代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探究活动,内化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课程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内化效果。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抽象性强、内容丰富以及现代气息浓厚等诸多特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科特征,采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新型信息技术课堂。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依然采用老办法进行新课程教学,显然不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求。
一、要以扎实教学准备为基础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备课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授课前进行了扎实化、全面化和精准化的备课工作,才能在后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较好的对课堂进行管理,继而实现高效教学实施,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积极的树立备课意识,不断的强化备课实施,进-步的提升备课的质量和效能,进而为后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助力。
二、合理组织教学,培养信息意识
在教学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避免重复讲授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根据学情开展教学。第一,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展示小学阶段的作品,了解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与实践基础;第二,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合理调整内容,以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设定教学难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培养计算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程序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建模、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素养。在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中,教师重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从终身学习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原有技能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目标,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在主动建构中获得知识,发展计算思维。
四、变革教学方法,促进能力提升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延伸信息课堂,为学生建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借助QQ、微信群等展开交流,传送文档、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发布与提交作业。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搜索资源,提高了分享与传递信息的效率,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优势。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搜索网络资源,进行组内共享,在制作时进行小组分工,共同设计完成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发掘好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小组合作,探究基础
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主要教学环节。在传统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提出信息技术操作指令,让学生按照要求操作,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效果局限于课堂之内。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只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概述,教师如果没有充分研读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并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整合,将会削弱课程教学价值。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实践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多项技术内容,仅凭学生一人之力实践效果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想。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借鉴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信息技术活动任务,提升实践能力。
2.生活教学,探究素材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在编写上具有时间滞后性,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实践内容局限于课内,易导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交流、获取知识信息、实现网上娱乐等。通过信息技术知识考查发现,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以教材为主的实践活动明显不符合学生需求。因此,教师要拓展实践内容,从生活中寻找实践素材,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式信息技术课程中,全力构建新型信息技术实践课堂。
3.内化学习,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不仅是夯实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更多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开展实践课程时,不能将教学视野局限于课内,应该注重开展课外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拓展实践范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家家户户基本都有电脑、智能手机,可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需求,也为学生进行课外信息技术课程自主探究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在组织探究式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时,需要为学生确定活动小组、主题、任务。当然,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难免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自主探究活动效果不如预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使他们保持积极性,必要时教师还可及时给予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支持,保障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是学科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内化的必然过程。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时,要重视探究式实践活动的开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科学构建探究式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智慧构建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实践水平,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瑜.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参与度策略探微[J].中学课程资源,2020(08):50+60.
[2]苏军玮.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26.
[3]孙小曼.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0(22):96.